第691章 草原战乱和山西戒严

参谋部长杨嗣昌,当即就建议道:

“草原局势混乱,臣以为宣府、大同应当立刻戒严,防备建虏进犯。”

“九边各地,也应加强戒备,防止被建虏击溃的草原部落,流窜内地作乱。”

长城督师朱燮元,闻言立刻附议,认为应该宣布宣大一带戒严。甚至蓟镇这边也要准备兵马,像去年一样防备建虏进犯。

枢密同知袁可立等,同样纷纷附议。大学士、九卿等大臣,面对这种情况也无法提出反对意见。

朱由检当即下令道:

“宣大立刻戒严,宣大提督朱梅赐尚方剑,作为主官全权负责宣大事务,看情况决定出征还是防御。”

“九边进入战备状态,收拢内附的蒙古人,重建蒙古左右卫。对于不服管教者,可以驱逐甚至剿灭。”

“对于抵抗建虏的蒙古部落,大明要提供一切支持。之前参谋部制定的预案,立刻下发实施。”

枢密院官员闻言纷纷应是,很多人从之前的惊慌恢复过来——

因为大明已经预料到建虏会西征,还制定了预案。他们认为只要按预定方案实施,情况仍在控制内。

但是其他大臣心中,普遍都很紧张。他们不知这次建虏和蒙古部落的交战,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建虏顺利建立对漠南草原的统治,那么宣府、大同、陕西等镇,就会处于建虏的威胁下,需要像辽东一样重兵防御。

这对大明来说,绝对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一个辽饷就让大明上下喘不过气,如果再追加军饷,估计会天下皆反。

尤其是朱由检知道,大明就是被内忧外患联合作用灭亡的。所以他一改之前的从容不迫,喝令道:

“山西匪患必须尽快平定,绝不能放任蔓延,内忧外患齐生。”

“传令,陕西巡抚沈自彰,暂代三边总督一职,主持陕西戡乱救灾委员会。”

“三边总督孙传庭,专任三省剿匪总督、暂管山西军政,负责山西平乱。”

“山西全境戒严,孙传庭统揽一切大权。”

“敢有不听命者,可持尚方剑斩!”

改变了之前让祖大寿、杨鹤、耿如杞、张鸿功联合负责的决定,让孙传庭作为主官,统揽一切大权。

他需要把山西匪患尽快消灭,不让建虏得知,与之里外配合。

群臣对于这个决定,大多有些意见。内阁首辅韩爌道:

“陛下,孙传庭是代州振武卫人,不当在山西任官。”

“山西戒严之事,也还值得商榷。”

朱由检已经不耐烦再争论这件事情,下令道:

“孙传庭之前因为立功,世职已经从百户提升为副千户。立刻转入金吾卫,把他的家族迁到京城来。”

“山西北部的大同需要戒严防备建虏,中部延沧公路经过的地方已经宣布戒严,南部正在遭受匪患。”

“如此危急形势,戒严还有什么争论?”

催促韩爌拟诏,下令山西戒严。

韩爌性情本就软弱,再加上皇帝说得有理有据,他只能拟了诏书,宣布山西宣府戒严、九边各地战备。

刚刚让祖大寿、杨鹤做好出兵准备的孙传庭,在接到新的命令后,只能把手上的事情交给沈自彰,亲自率领兵马,前往山西平乱。

御营勇卫营也立刻出征,还增加了有战斗经验的鹰扬军一个大队。

整个北方的兵马也开始调动,调入新组建的五军营,防备建虏进犯。

北直隶的府县再次感受到去年的恐惧,整修城防的热情,再一次高涨起来。

涿鹿区的水泥、砂石,还有刚刚开办的兵工厂,迅速变得红火。

就连只开了个空头公司、仍在试验新火铳的徐森,都有人在他的装备公司下订单——

那些捐纳公士获得持械权的士绅,都想要获得精良的火器,用以保卫自身。

在通州兵工厂入股的贵族,更是瓜分了刚生产出的火铳,装备自家卫队。

那些不准备去开藩、没有获得兵工厂股份、也没有资格组建卫所的贵族,则是后悔不迭。到处寻找关系,购买火铳给府中家丁装备。

整个大明上下,掀起了一阵整修武备热潮。报纸上更是展开大规模宣传,让很多人认识到保家卫国的意义。

正在参加选举、组建议会的京城民众热情高涨,在他们的积极支持下,京城各坊的民兵队,迅速得到组建。

之前还抵制成年后服役、不愿服兵役的军民户,此时在朝廷的严令和四邻的鄙视下,开始应征入伍,进入神枢营训练。

京城军事改革的进度快了一大步,官吏们在建虏可能进犯的压力下,在做事上普遍更加积极起来。(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272/2272525/11110448.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