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燕京人的习俗,过了“立秋”,就算是秋天了。
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其意是说人们自古以来每到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而刘之野却认为秋天更胜过春天,有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
所以,每年新生入学,军队征兵大多都是在这个季节里开始。
……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何家那座气派的酒店大堂。
何秋百无聊赖地靠在沙发上,周围是一群嘻嘻哈哈的社会青年,烟雾缭绕中,他们肆意挥霍着青春。
何秋是家里的独子,他家酒店生意在东城这一片做得比较大。
周围的人经常恭维他是百万富豪的儿子,什么都不用干,将来都有饭吃,有香车美女。
何秋也就这种优渥生活中养尊处优。
他的父母整日忙于生意工作,对他的学业无暇顾及,导致他的成绩一直处于下游。
高中毕业,何秋更是彻底放飞自我,与这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沉醉在纸醉金迷之中。
何雨柱两口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他们深知这样下去何秋必将误入歧途。
何雨柱就劝说道:“儿賊,落榜了也没关系啊,你再去复习一年,咱明年继续考!”
“你要是实在不爱读书了也成,跟爸身边学厨师做生意,过几年你就接班……”
这几年随着政策的逐渐开放,何雨柱的饭店生意是越做越大,在东城区这一片都是响当当的字号。
但是何秋,却不想就这么安安稳稳的去过一辈子。
去年9月,秋季征兵又要开始了。
得知征兵的消息后,老何家的独苗何秋内心充满着期待,心想总算盼到这一天了。
何秋一直有参军入伍的念头,不过当初高考完他没去成,报考警察学校又落榜。
而且他内心里一直憋了一口气,跟别人较着。
何秋觉得葛小虎、易援朝这几个老大哥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要是去当兵也能出人头地。
每当何秋在电影里看见穿“三点红”军装的军人,他心里就像着了魔似的,
恨不得一下子自己也能够穿上那身绿军装,当上解放军。
于是,听说何秋有参军的想法,何雨柱与王秋菊是举双手赞成。
就这样何秋也报名参了军。
18岁,他应征入伍,军人登记表籍贯一栏,工工整整地写着“燕京”二字。
接到入伍通知书的第二天,何秋专程去了天门。
在天门前拍了一张3寸黑白照片,照片右下角写着两行小字:“燕京天门留念。1982年9月。”
何秋把这张照片端端正正地贴在小相册里,并把它带到了部队。
不过等他真参了军,军营真实的生活可跟他想想的不太一样。
初入部队,尤其是新兵连的那三个月,对何秋而言,仿佛是一场噩梦。
刚到部队,连长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第一次体能训练,累得何秋把午饭都吐出来了。
那会儿何秋才知道,当兵可不是过家家。
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一套下来就累得跟狗似的。
记得有一次训练,他们要翻越一道三米高的墙。
轮到何秋的时候,他一个劲儿地往上爬,可就是爬不上去。
手掌都磨破了,鲜血直往下滴。
连长在下面喊:“何秋,你行不行啊?”何秋咬着牙说:“行!”他使出吃奶的劲儿,终于爬上去了。
从墙上下来的时候,连长拍着何秋的肩膀说:“不错,有股子劲儿。”
那一刻,何秋感觉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在这个纪律严明的地方,一切都与他之前的生活天差地别。
何秋总是拖班里的后腿,整理不好内务,那有棱有角的被子在他手中就像一团软塌塌的豆腐,怎么也弄不出标准的形状。
训练时,何秋更是力不从心,小时候还好,这几年他养尊处优惯了,体能跟不上,动作也总是比别人慢半拍。
因此,每天都在班长的批评声中度过。
新兵训练的三个月可真是苦不堪言。
可就是这样,何秋也深刻体会到了当兵的责任。
军营里可没人惯着你,纪律严得很,让何秋学会了啥叫规矩。
天天按时作息,身体也变得结实了。
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何秋浑身充满了力量。
有一天晚上,何秋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家里的事。
想起了爹娘,想起了槐花。
何秋掏出春槐花花给他的照片,借着微弱的月光看着。
照片上的春花笑得那么灿烂,可现在,她已经不属于他了。
何秋把照片塞回枕头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何秋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当个好兵,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一年的军旅生涯,把何秋给彻底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