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栾延玉救援瓜州 梁山泊进占扬州

话说栾延玉被梁师成掣肘,扬州城内外防务废驰。梁山泊众好汉得到消息大喜。一个个摩拳擦掌。

吴用升帐下令。方杰、方百花、庞万春带吴兵两万,进攻化州渡。李俊带水兵一万,由一万多渔民配合进攻泰兴官军水军。

话说栾延玉正在城中闷闷不乐。突然接到奏报。方腊方杰带兵攻到了瓜州。

栾延玉急忙召集众将商议。酆美道:“瓜州若失,扬州就丢了屏障。必须要救。”

栾延芳道:“瓜州有窦泰、张令徽的的三万兵马,可保无虞,不必去救。”

此时又接到战报,李俊带水军万人,跟刘梦龙在长江中相遇。将军混战。

栾延玉坐不住了,起身道:“这正是梁山大举进攻的前兆。不如将五营兵马退到城中固守,梁山军攻不下扬州,自然退去。”

梁师成道:“我军有十几万人马,如何就如此惧怕梁山。扬州城有酆美、毕胜、孔彦舟守备就足够了,城外有大军守备。瓜州城小,杨温又告病回家。无猛将可用,斗不过方杰。栾将军当带兵一万去救援瓜州。”

栾延玉道:“如果吴用大军攻来怎么办?”

梁师成大道:“扬州城内城外有八万大军,梁山军马区区三万,不足挂齿。梁山水军尚在泰兴,彼无船只,怎能渡过大江?”

原来梁师成就是想把栾延玉赶出扬州,这样扬州城内外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栾延芳道:“可派一偏将去支援瓜州即可。主帅岂能轻动。”

吴恩典道:“扬州城有梁监军足矣?当年没有栾将军,扬州城的从未失陷。”

栾延玉被搞得焦头烂额,自己也恨不得马上离开扬州。便道:“我自带兵去支援瓜州。如若梁山泊大军来攻,可将大军退入扬州城中,待我回来,再做打算。

如果梁山军突袭,没有时间退入城市。可由梁横指挥城外众营。将兵马退到驼峰山,与城内做犄角之势。梁山军人少,可保无虞。”

梁师成道:“栾将军放心,我自有主张。”

栾延玉无奈出城带栾延芳、高粱、召忻向瓜州而去。

梁师成见走了栾延玉,心中大喜道:“终于摆脱了这尊瘟神。”

花子虚道:“如今栾延玉离了扬州,咱们可要好好庆祝庆祝。”

梁师成点头道:“吾正有此意。”

毕胜道:“城外之营可指派大将,统一指挥。”

梁师成道:“城外各营有四万兵马,多于梁山贼寇,营垒坚固,固若金汤。他岂敢来攻。

若果他来了,我也不怕。城内尚有禁军三万、扬州兵一万。城内城外,前后夹击,其军必溃。我就怕他不敢来攻。他若来了,必让他有来无回。”

毕胜道:“可举一人,以保万无一失。梁横京中宿将,可为统领。”

梁师成道:“梁横刚烈,不苟言笑,不得众心。可派梁师厚为统领。”

众将知道梁师厚懦弱无能。却也不敢多说。

且说李俊带领水军与刘梦龙战于泰兴口。将兵马分为五队,张顺、张横、阮小七、阮小五、阮小二各领一队。插入官军水师。

炮火齐鸣,箭矢满天。直从拂晓杀到中午。呼延庆带领扬州水军五千来救。李俊见状,指挥中军调转船头,向东南而走。借助风势,脱离战场。

刘梦龙本想收兵。呼延庆道:“梁山水军受挫。不如趁此机会,一举歼灭。从此江上再无威胁。”

刘梦龙不愿冒险。

呼延庆道:“彼只有不到一万兵败之师。何惧之有?若公这般犹犹豫豫,何时建功立业。当初因为迁延,在微山湖颗粒无收,受到朝廷责罚,差点丢了官职。如今梁师成坐镇扬州,正是我等表现之时。”

刘梦龙奈何不过,将兵马一分为三。抵进追击。直追到崇光道附近,却失了梁山水军踪迹。

刘梦龙在军中正疑惑之际。突然鼓声大作。只见江边涌出无数大小船只,密密麻麻,有数千只之多。许多船只上插有吴军旗帜。

刘梦龙大惊失色。呼延庆道:“这正是梁山泊草木皆兵之计。不必惊慌。这必是崇光岛渔民所扮演。正好一并剿灭。”

呼延庆说罢,跳上蒙冲快舰,指挥前军快速出击。所过之处,战船碰撞,犹如地震一般。楼船火箭大炮齐发,所向披靡。火船儿张横指挥将数十小船点火,如火龙一般,冲向战场。呼延庆攻势才得到遏制。

李俊命令渔民在后方鼓噪,梁山水军从两面攻击。炮声大作,火光四起。突起大风,浪水滔天,梁山军无畏向前,官军势挫。

张顺带一群健儿架扁舟,如履平地。直冲中军大船而去。刘梦龙心慌,调转船头便要逃跑。西北风狂飙,大船难行,被张顺赶上。撑起船桨,就跳入刘梦龙中军大船。

数十健儿鱼贯而入,刘梦龙心慌,失足翻落水中,被张顺救起。官军见主帅被擒,顿无战心,四散奔逃。呼延庆阻拦不住,带本部亲军向东出海而去。

李俊得胜,留渔民与崇光水军打扫战场。速速带领大军,直赴丹阳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梁师成与花子虚等人正在府中饮酒高歌。有将士来报,刘梦龙、呼延庆得胜追击梁山水军去了。

梁师成大喜,命人起草奏章,向朝廷报捷。又有人报:“栾将军去了瓜州斩了十几员敌将,与方杰大战八十回合。方杰退到映江山上据守。”

梁师成失望道:“方杰为何如此速败,若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你通知栾延玉仔细留心,不必速速班师。”

传令兵走后,梁师成对花子虚道:“栾延玉有些手段,只是太过严苛。总令我不快。”

花子虚道:“趁他今日不在,我等痛饮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