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身体背叛你,”陈淑芬把纸巾推给突然哽咽的男人,“是它在替你喊救命。”她打开沙盘模型,示意他摆出生活场景。当迷你计时器、笔记本电脑和药瓶淹没婚床时,张先生猛然捂住脸:“我连和妻子吃晚饭都在回工作消息……”
---
第三幕:牛排与广场舞的隐喻
第二次咨询恰逢重阳节。陈淑芬故意迟到十分钟,拎着保温盒匆匆进门:“抱歉啊,教舞蹈队的老姐妹腌醉蟹花了点时间。”她将还温热的梅干菜扣肉夹到对方碗里,“治疗得像炖肉,火急了会柴。”
她引入“感官再联结”训练:要求张先生每天和妻子完成三件小事——一起嗅雨后桂花、替她吹干头发、赤脚踩客厅的羊毛地毯。当晚,妻子在餐桌摆出他最爱吃的牛排,却在他摸手机时按住了他的手:“这道肉要趁热吃,凉了……就僵了。”
教堂周末举办慈善义卖,陈淑芬“强制”布置家庭作业:“带太太去挑支旧银簪,记住,只准用现金。”在找零硬币的叮当声里,张先生时隔半年又触到妻子掌心的温度。
---
第四幕:浴室镜子上的水雾
治疗进入关键阶段时,陈淑芬在咨询室点燃桧木香。她让张先生平躺在地毯上,将手覆于心脏位置:“现在闭眼想象,你是初学自行车的小孩。”
“车头总是歪……父亲在后面喊加油。”他呼吸突然急促。
“那个追着绩效跑的‘成年你’,是不是也在对‘小孩你’吼不许跌倒?”陈淑芬引导他拥抱内在的自我批判。当张先生颤抖着说出“我可以慢慢来”时,窗外正传来唱诗班的《奇异恩典》。
当晚,妻子在浴室镜子上写下“水凉了记得叫我添”,氤氲水汽中,他第一次注意到她染发剂没抹匀的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