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我点亮圣母像前的蜡烛,"就像你战斗服里裹着的童谣。"
---
第三章:防火布上的水墨
惊蛰清晨,我强拽张振国闯入中国丝绸博物馆。他站在防火演练区发抖,手指神经质地检查每个灭火器压力表:"碳酸氢钠即将过期,喷射距离会缩短2.7米..."
"这是南宋的防火龙纹缎。"我将放大镜塞进他掌心,"工匠用明矾水浸染,遇火会绽放莲花纹。"
他的战术笔在展柜玻璃划出裂痕:"现代防火布只需要..."
"触摸这个。"我掀开明代水龙局的展柜,焦黑的水带里裹着婴孩肚兜,"光绪年间救火兵留下的,他说听见火场里有胎儿啼哭。"
当闭馆铃声响起时,他突然扯开战斗服内衬,露出烫伤的胸膛:"这里...贴着最后那个孩子的体温。"
---
第四章:灰烬里的重生
清明夜,诊所地下室改造为"涅盘工坊"。张振国裹着防火毯僵在熔炉前,三十位烧伤患者正用火场废墟制作琉璃。当轮椅上的女孩递来烧融的窗框时,他忽然战栗:"这是...平安夜商场的..."
"那就让伤痕发光。"我递上吹制工具,"唐代琉璃匠人故意留气泡,说这样能锁住魂魄。"
他颤抖的手塑造着炽热玻璃,忽然说:"其实火场里最后的声音..."熔炉轰鸣中,一滴汗坠入火舌,"是母亲哼的《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