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很清楚,如今国难当头,她唯一能依靠的便是丞相贾似道了,复国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贾似道为了树立权威,当即在朝堂表态,要亲自率领十三万兵马,前去迎战蒙古忽必烈大军。
一时间,朝中上下,都对贾似道寄予厚望,同时对他也另眼相看,想着平日里的贾似道,不光是斗蟋蟀的一把好手,或许在行军打仗上,自己也能有所过人之处。
于是,贾似道带着十三万宋兵,从临安城出发,前往千里之外迎敌元军。双方在丁家洲会合,展开了一场大战。
元军在忽必烈的率领下,如虎狼之师沿长江东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多座城池,兵锋直指丁家洲。
贾似道率领十三万人的大军,来到丁家洲驻守。其实对于此次作战,贾似道心里很是没底。
但是,朝中上下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且自己此前也在朝堂之上夸下海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宋军的核心是由两千五百艘大小战船组成的水师,大中型船只全部用铁链相连,宛如一条水上长城横亘江中,小艇则在大船附近灵活机动,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尚有七万步兵被部署到长江两岸,列阵以待。
忽必烈深知宋军人数众多,不可强攻,于是采取疲而攻之、水陆合击的战法。
他先是命人制作数十个大筏,上置柴草,佯言要焚烧宋舟,使得宋军昼夜严备,疲惫不堪。
经过多日的相持,在二月二十一日,忽必烈认为时机已到,果断下令发起攻击。
元军步骑军如潮水般沿江两岸汹涌而来,喊杀声震天动地。同时,元军战船在阿术的率领下,乘风急进,向宋军水师发起猛烈冲击。
宋军水师虽有铁链相连,看似坚固无比,但在元军战船的冲击下,却暴露出了致命的弱点——无法灵活移动。
元军战船灵活地穿梭在宋军水师之间,或撞击,或登船近战,宋军水师顿时陷入混乱。
而此时,宋军陆地上的将领孙虎臣,在与元军前锋将姜才刚刚接战之际,竟弃阵先遁。
他的这一行为,瞬间让宋军士气全无,诸军纷纷溃败,见势不妙,宋军将领也不战而逃,直奔庐州。
贾似道在鲁港听闻前军溃败,惊愕失措,急忙下令鸣金收兵,企图乘船逃往扬州,整军再战。
宋军失去了指挥,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溃军蔽江而下,纷纷四散奔逃。
元军乘胜追击,阿术亲自督舟师追击,并登舟掌舵冲宋船,以小旗指挥手下将士并舟追击。
忽必烈则令步骑左右夹击,追杀一百五十余里。宋军死伤惨重,鲜血染红了江水,战舰多沉没,大量的军资器械被元军缴获。
贾似道在混乱中乘船狼狈逃往扬州,宋军主力在这场丁家洲之战中损失殆尽,南宋的国运也随之急转直下,走向了覆灭的边缘。
丞相贾似道在丁家洲一战,将十三万宋军消失殆尽的消息传到临安城,谢太后与众大臣听后皆是一脸惊愕。
简直不敢相信,被寄托了很大希望十三万宋军就这么前去迎敌,一点浪花都没激起。
就这么没了,这作战能力该是多么的不靠谱,关键是士兵败完了,首领贾似道却自己乘船逃往扬州了,众臣皆是气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