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忙躬身谢道:“如此甚好。”
与此同时,在临安城内,文天祥兵败芜湖的消息传到了丞相贾似道、谢太后、全皇后等人耳中。
贾似道当即召集朝中大臣,于朝堂之上共同商讨应急之策。然而,环视整个朝堂,哪还有忠臣的身影?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
这些大臣表面上对贾似道唯唯诺诺,如今国难当头,众人却都暗自算计,沉默不语,搞得贾似道如同唱独角戏一般,焦急万分。
见此情形,谢太后携年幼的宋恭帝用哀求的眼神望向丞相贾似道,说道:
“贾丞相,如今国难当头,我们究竟该如何是好?蒙古大军势如破竹,临安城恐将不保,不如向那元军忽必烈投降吧?”
满朝文武闻听太后竟有投降之意,皆心中叫苦不迭。看来这大宋,危在旦夕,即将亡国。纷纷将责任推到丞相贾似道头上。
有大臣进言道:
“太后,臣以为,贾丞相在,不必多虑。此前,贾丞相向蒙古求和之后曾扬言,那蒙古大军再次前来,贾丞相定能给他迎头痛击。”
“是啊,太后、皇上,我等大宋,尚有广袤国土。况且,贾丞相又集齐了十三万宋军,与元军一战,或许能够扭转局面。”
“贾丞相,实乃我大宋之栋梁,有他在,方能保无忧。”
顿时,临安城的朝堂之上,众人皆不愿意投降,而是将希望寄托于贾似道。
他们也不知丞相贾似道能否击退元军,但觉得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投降。
大宋的气节尚存,既然贾似道平日里能够骄横跋扈、摆弄权术,这紧要关头,也该让他出马一战,重振雄风。
贾似道听着台下众臣的建议,心中暗暗叫苦。瞧着众人的架势,这分明是在捧杀自己,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但平日里自己夸下的海口,此时也无理由退缩。况且他也深知,倘若真投降了元军忽必烈,那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自己虽然身为独断专行的丞相,但真要他将大宋的江山葬送在自己手里,他还是于心不忍的。
无论如何,他也接受不了投降。心里拿定主意后,贾似道向太后、皇上说道:
“太后、皇上,那蒙古大军虽是凶猛,但在钓鱼城与襄阳之战中,接连被我宋军击退。如今我军有雄兵十三万,可保临安城无忧。不久,臣即刻率兵,前去迎战元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太后见丞相贾似道不愿意投降,要与元军抗战到底,瞬间都提了信心。点头默许了这一举措。
“贾爱卿,那就全仰仗您了,看看朝堂如何配合,都听您来安排。只要您能击退元军,便是我临安百姓之福,大宋之福。”
谢太后原是宋理宗的皇后,自宋理宗驾崩之后,宋理宗的几个儿子都年幼夭折,只有一个公主赵凌萱。
故而找了宋理宗哥哥的一个弱智侄儿宋度帝登基。如今宋度宗驾崩,年仅四岁的宋恭宗登基,此时的谢太后,便开始参与一些朝政事务。
但她深知丞相贾似道玩弄政权、独断专行,无奈此次众人都支持他,自己一个太后,也拿他没法。
只有放权将朝中大小事务交予丞相贾似道打理,而自己在朝中辅佐,实际上,空有其名,并无实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