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会》夹衣也。
《急就篇注》衣裳施里曰袷。
《史记·匈奴传》服绣袷绮衣。
《潘岳·秋兴赋》御袷衣。
又《广韵》居怯切,音劫。曲领也。
《礼纪·曲礼》天子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
也作“裌”字:《唐韵》古洽切,同袷。
可以看出,“袷”在古代,通常是用两层布做成的夹衣,通常指传统的中式服装。
“袷”的特点是双层设计,内部的薄衣和外部的厚衣相连,形成一种保暖舒适的穿着效果。在古代,袷是寒凉季节常见的服饰之一。
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此时正是九月初五,天气亢爽,各人都穿着袷衣,啜茗闲谈。
简嫃(台湾)《女儿红》之《四月裂帛——写给幻灭》: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如何起头?
夹衣,有里有面的双层衣服,来源于宋代陆游《示客》诗:晖晖晚日收新稻,漠漠新寒试夹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