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用来防备周瑜的兵力多了,那用来对抗苏烈和诸葛亮的兵力自然也就少了。
这也是赵匡胤不得不派袁崇焕,以及张须陀,各率五万援军,共计十万援军前来支援朱明的原因。
宋明联军足足五十万,其中朱明四十万大军,赵宋援军十万,秦军的总兵力则是三十三万,双方交战的总兵力也达到了八十八万大军。
这个数字可不算小了,都快要突破百万大关。
宋明联军在兵力方面比秦军足足多出十七万,可在三路秦军的水陆两栖攻势下,饶是徐世绩、徐达这样的当世名将,在战争初期也表现的有些难以适应。
苏定方从青北杀来,诸葛亮从冀州杀来,这两路本就压得宋明联军喘不过气,而游离大陆之外的周瑜的八万水军,更是犹如悬在联军头顶的一柄利剑,随时能落下,让整个青徐的朱明联军都胆战心惊。
徐达和徐世绩哪怕能挡住正面战场上的秦军,可周瑜却总是突破联军海岸线的薄弱点,进而挥师进逼联军大后方。
周瑜也不是真的要和苏定方诸葛亮前后夹击朱明联军,毕竟水军上岸后会战斗力大减,而前线朱明联军又有重兵,一个不慎反而有被击败的风险,但仅仅只是摆出这幅姿态,就足矣让前线的联军心惊胆战、投鼠忌器了。
面对这种劣势情况,朱棣在和范增、李岩、姚广孝等谋士商议之后,也还是找不到太好的解决办法,最终只能在琅琊郡布置十万守军,在东海布置了八万守军,而朱棣自己则亲率五万精锐机动军时刻警惕,一旦发现周瑜率军上岸就立刻火速支援。
朱棣的应对方式虽愚笨了点,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稳。
青徐海防线虽长,但其实也就琅琊、东海、广陵三郡之地。
其中广陵郡地处江淮,远离青南战场,就算秦军在此登陆,也根本无法威胁到联军后方,
所以,联军真正需要防备的地盘,其实只有琅琊和东海两郡,而重中之重则是琅琊郡。
徐州最北部的琅琊郡,北接青州,西连泰山郡,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棣在琅琊郡足足放十万守军,一是力保整个琅琊郡的安全,从而保证前正面战场的安全,二是琅琊离青南战场也不算远,十万大军随时可以支援前线,能够起到互为掎角之势。
真能这样的话,琅琊郡的十万大军不但能防周瑜,还能随时加入徐达徐世绩的军团,对抗苏定方和诸葛亮的大军,可谓是一举两得。
可朱棣想的很美,但实际操作下来却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周瑜水军的机动性太强了,一个月三十天的时间,他能发动十五次登陆作战,而且一触即走,丝毫不拖泥带水。可联军对此却不能不管不顾,而每次周瑜杀来,他们都必须拿出应对策略来。
在周瑜的疲兵战术下,琅琊哪怕有十万守军,也还是被折腾的疲惫不堪,只能堪堪自保,就更别说是支援青南战场,所以徐达和徐世绩也只能靠自己。
不得不说,如今各国虽都在大力发展水军,但重视程度依旧不足,而通过青徐之战,水军在沿海地区的优越性,算是被周瑜给展现的淋漓极致。
在周瑜八万水军的威胁下,徐达和徐世绩那边就是打的再好也没用,青徐战场甚至随时都有崩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