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从吉林大安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金属材料专家徐惠彬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408 字 10天前

徐惠彬院士是我国着名的金属材料专家,长期从事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人才培养。

徐惠彬与Müller教授共同揭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滞后本质,形成“理想伪弹性 Müller-Xu 一维热力学”理论。

徐惠彬报道NiMnGa高温形状记忆合金新体系,热循环1000次后相变温度与形状记忆性能基本不变,且克服其脆性大的缺陷,获得高拉伸应变。

徐惠彬院士研制出高品质NiMnGa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单晶,获国际最高15%马氏体孪晶再取向应变,并在-112℃~17℃宽温域获6%以上大磁致应变。

徐惠彬还提出热磁耦合相变学术思路,引发国际关注,且自主研发出NiCuMnGa新型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系。

徐惠彬院士通过材料成分设计和合金化,突破晶体生长技术,研制出宽温域巨磁致伸缩材料,使用温度范围拓宽到-80℃~+100℃,低温性能提高4倍,并获应用。

徐惠彬院士揭示稀土巨磁致伸缩材料极易腐蚀的物理本质,通过合金化设计等,发明耐腐蚀巨磁致伸缩材料,在磁致伸缩性能相当的情况下,耐腐蚀性能提高10倍,并获应用。

徐惠彬负责热障涂层材料、工艺、服役表征研究,研发出满足先进发动机要求的陶瓷隔热材料和金属粘结层材料。

徐惠彬院士提出新型梯度粘结层结构热障涂层,突破关键技术,设计研制叶片涂层服役模拟试验系统,并获应用。

徐惠彬院士在新型铈酸超高温热障涂层研究取得突破,解决LC热膨胀系数低温段突变难题,设计LC/YSZ双陶瓷层热障涂层结构,提高抗热冲击性能,突破制备技术难题,实现1300℃级别超高温热障涂层在先进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科研之路解码

徐惠彬院士的研究成果,对他后来当选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徐惠彬在德期间,与导师共同揭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滞后本质,形成“理想伪弹性 Müller-Xu 一维热力学”理论。

小主,

这为形状记忆合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提升了其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回国后,徐惠彬在新型形状记忆合金、热障涂层和磁致伸缩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如他研发出高性能的NiMnGa高温形状记忆合金新体系、宽温域巨磁致伸缩材料、耐腐蚀巨磁致伸缩材料,以及多种热障涂层技术等。

这些成果为我国先进武器装备和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体现了科研成果的重大应用价值。

徐惠彬先后主持20多个国家(国防)重点和重大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等多项科技奖励。

还获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这些项目成果和荣誉的积累,充分证明了其科研能力和学术贡献,为当选院士增添了有力筹码。

徐惠彬院士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指导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各30余名。

其中包括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和提名奖获得者。

他领导的科研团队中还涌现出多位优秀科研人才,体现了他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对学科领域发展的引领作用,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

徐惠彬研究成果涵盖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创新、工程实践应用等多个层面,满足了院士评选中对科研成果系统性、创造性和影响力的综合要求。

同时,他也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相关学科的进步,最终促使他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后记

徐惠彬院士的成长历程,各阶段紧密相连,共同铺就他的院士之路。

他出生于吉林大安,家乡质朴坚韧的地域文化熏陶、基础教育的滋养,为他注入最初的奋进力量。

求学时,阜新矿业学院的专业学习夯实了他的知识基础,此后在德国高校深造,拓展了他的视野,使他接触到国际前沿,掌握顶尖科研方法。

他从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教学、科研一线干起,历任重要职务,使他能够有条件整合资源,推动学科发展,为科研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科研路上,他从形状记忆合金到热障涂层等多领域持续深耕,取得理论与技术的突破性成果,获多项大奖,凭借一系列奠基性、创新性成就,最终使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