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张昶、杨修等弘农人眼巴巴望着,凿通砥柱,对弘农意义非凡。
“不够。”
黑熊看着图纸:“河渠纵深三丈,河水多则急,少则枯竭。最难的是初凿,初凿之后,左右拓宽时反而便捷省力。这是千秋大业,岂可如此小器?”
必须一次凿好,不然全线贯通后不如意,只能在枯水期开凿。
心气泄了后,积极性会下降。
每年冬季开工,效率本来就不高。
只有把营地扎好,埋头苦干,才能一鼓作气。
甘宁面露难色,纵深各多一丈,挖掘量几乎翻倍。
“我宁可十年、二十年不战,也要将这里凿通,一劳永逸。”
黑熊将图纸卷起递给杨修:“冬日时神门有水,就以神门为参照。同时渠宽,不能少于八丈。”
将近二十米宽,凿通后,枯水期再分流神门的水,这样故道露出的河床基石更多。
即便新门河渠凿通时湍急不能行船……只要将旧河道基石凿掉,那么就能分流,保证新门河渠的稳定。
黑熊不准备公布自己的完整方案,不仅要挖新门河渠,渠成分流后还要凿掉砥柱!
这也是一种最为稳妥的取巧,只是这个水利方案太过于吓人。
先挖河渠,不受河水干扰;新门河渠接通分流后,可以投入更多人力来凿砥柱,两项工程都能算是事半功倍,又相辅相成。
他看着甘宁:“桓帝开凿栈道时,所凿山石坠落河水,顺流而下淤积两岸,使得暗礁丛生,激流不绝。这种事情我们要杜绝,所采山石运往北岸;不仅如此,我们夏季全力开凿新渠,枯水时还要凿毁下游两岸暗礁。”
甘宁熟悉水战,自然知道岸边暗礁的危害。
给甘宁分派清除暗礁的工作,也只是让甘宁提高这方面的警惕,免得工匠偷懒,将山石投入河道。
投入简单,想要打捞、凿毁可就困难了。
“我会从韩城分拨三万人协助挖掘,弘农、河内、河东、太原、上党五郡各出三千人,三辅出万人,我会威胁夏侯惇出五千人。合计六万人,皆归兴霸节制。”
这六万人基本上就是长期徭役,各郡轮流替换人力。
与之前相比,真正脱离农业生产,新增供养的人力只有三万人。
这三万人里,也会有最少一半军中吏士,实际上新增工役一万五千人。
其中五千人从夏侯惇那里讹诈,真正会减少的农业人口也就一万人。
停顿片刻,黑熊又说:“凡工役,月给二百钱;矿山刑徒,月给百钱。”
仅仅是矿山调来的三万人,每月就要三百万钱;另外三万人每月六百万支出,算上大小头目的补贴,黑熊的底线是每月一千万钱。
这钱真的只是小头,每月耗费的粮食、肉、衣物、药材、工具,都需要幕府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