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祖宗之法

鹅的三国 中更 1459 字 1个月前

临近九月,一支从河内转运的船队抵达长安。

一批士人组成的雇工来码头搬运、装车,运往蔡氏学馆。

学馆内,蔡昭姬亲自验收。

木箱开启,袁涣行走其中,伸手抓一片‘龙骨’,上面的尘土污垢已在河内进行了初步清理。

故而此刻,一片片龙骨上就是清晰可见的所谓‘骨文’。

对于生长于陈国,求学于汝颖,周游中原各郡的袁涣来说,这种东西真的不算陌生。

甚至黄巾之乱前,家里还有一些收藏。

在这个修仙需要考古、时代发展似乎也需要考古的变革时代里,甲骨文很快就为世人所知。

乱世之中,各方挖坟获取军资,古籍之类往往沦为挖坟军士烧饭、烤火的燃料。

也有很多挖坟失败的行动,可能是不专业的军士,也有可能是流民、灾民,处处坟茔掘开,如这样没人要的龙骨就暴晒在日光之下,风吹雨淋,野狗啃食。

之前的大儒、士人们难道就没察觉这种龙骨上的刻痕、文字?

或许注意到了,但又有什么意义?

古今文经之争,也就卢植、蔡邕、郑玄时期才勉强完成了理论的统合、收束。

再研究龙骨,研究出一些不好的东西怎么办?

随着长安大学兴盛,各种异端理论层出不穷。

一些后起之士,为了争夺话语权、舆论热点,不惜抛出各种炸裂观点。

也就没有皇帝、朝廷镇压,这些士人是什么话都敢说,又不需要坐牢、砍头,别去冒犯大司马就行了。

例如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广大士人来说,上古时期究竟是怎么治水的?

你不能否认上古治水,如果考究真假,如果一切是真的,那究竟怎么治水的?

士人们也清楚,上古时期是部落联盟,渔猎游牧农耕并行,时代是不断发展的。

以现在匈奴人、羌人掌握的冶铁、动员机制来说,肯定比上古各部强大、高效;可当代的诸胡部族有没有治水的能力?

而对高层士人们来说,考古真正的意义就是修仙。

如果上古有修仙的手段,且人神混居,那么不管是上古治水,还是现在大司马的崛起……都将找到合理解释。

上古时期,如果有数万太史文恭这样的猛将,别说治水,就连搬山也非什么难事。

故而那个曹军挖坟将沉睡的大司马挖出来的流言,也不乏深信不疑的人。

到了现在,唯有考古才能解答无数人的疑惑。

袁涣也不例外,修仙不修仙的不重要,关键是要解惑。

他两手各捏骨片,通过甲骨文轮廓,连猜带蒙努力辨认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