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纷纷点头,他们同样也有类似的困境。
“那楚师弟是如何解决的?”有弟子急切问道。
“那时我见了任何东西都想格物一番,每天格的头晕眼花。”
众人发笑。
“直到有一天,我昏昏沉沉睡去,突然梦境中走来一人,告诉我,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呼?”
“放肆!”
“大胆,妖魔邪说!”
“混账,你竟然敢诋毁先贤,院长,弟子请求将此等辱我儒门先贤学说的狂生赶出儒道院去!”
“对,赶出去!”
楚歌没想到儒道院弟子的反应会这么激烈,这也难怪,儒门先贤提出天地万物皆有道理,而他却说我的心即是理,即为道。
这种说法无异于离经叛道,标新立异,否定了先贤的观点,这已经不是学术论道,而是道念之争了。
你一个小小的金丹修士,也配和先贤争道?
众长老齐齐看向白院长,却见白院长巍然不动,楚歌起身朝长老这边一揖,又向学院弟子行礼。
“学生自然没有丝毫诋毁先贤之意,后来等我醒来,想了想梦中那人的话,本意只是关注的地方不同罢了。”
“先贤们关注的是对于外在事物内在规律的探究,即物穷理,而那人告诉我的意思,是对内探究本心,通过修身养性,让本心发挥它的妙用。”
“在学生没有看懂一件事物的时候,它是处于混沌的状态。”
“但当学生端正心态,专注而效率的去探究明白它的内在规律时,它就在学生头脑中清晰起来,被领悟出来。”
“这个时候它相对于学生的内心来说,就处于一种明悟的状态。”
“学生倒是愿意将它称作格心,只有清晰自己的本心,才能透过虚幻看清本质。”
楚歌这时侃侃而谈,“这位师兄说我诋毁先贤学说,但先贤们提出格物致知,本质是鼓励我们后辈对大道上下而求索。”
“但连质疑的勇气都没有,又从何谈得上格物,何以致知?”
最后一句震耳发聩,不但底下的弟子,就连上面的所有长老也蹙着眉头,陷入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