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
赵匡胤看着那句诗词愣了一下。
“唐宗宋祖……”
在没看天幕前,他是十分有自信达成与唐太宗一样的成就的。
毕竟统一之势就差一点。
中华文脉重启己身。
一文一武,他对上谁都有自信,都不虚。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完成那一点……
可谁曾想……
那一点……成了大宋的死穴。
自己所设想的文脉,也让人改成了大宋枷锁。
最后那些皇帝,一个比一个软弱。
有志者,又一个比一个的早死。
还比肩唐太宗……他早没了这个念想。
但突然,他看到了这句诗词。
他明白了,后世是有人懂他的。
“士为知己者死啊。”
赵匡胤抬手抹了抹眼角。
“可惜,不知是何人所做。”
“真想见他一面啊。”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比较开心美滋滋。
大臣们也开心美滋滋。
皇帝开心自己能跟文帝坐一排。
大臣们开心自己能跟贞观能臣坐一排。
双方都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心中升起一句话。
‘这什么乾隆,看着还挺顺眼的。’
……
大明。
朱元璋又瞪圆了自己的眼睛。
“不是,咱呢?!”
老朱指着自己的鼻子,气愤道:
“一句不提啊?!”
马皇后与朱标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低头开始找菜。
是,弥合南北功劳很大,甚至大的没边了。
不夸张的讲,功劳不下于秦始皇一统六合。
但问题是你后面也很作啊?
作大了!
而且就内政制度这方面……
也很难讲啊。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盘腿坐在暖炕上。
手里盘着十八子,一句话不说。
弘历跪在地上,额头上浸出的汗珠顺脸滑落。
雍正看着他,面上不显,心里却是翻江倒海!
他想当唐太宗?
他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
也不看看唐朝那群士子与现在士子的区别!
“你对朕,心里有怨啊。”
……
【同时,乾隆要笼络人心。】
【新君上任,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啊?】
【是争取大家对自己的支持。】
【那么要有效赢得人心,最直接的手段无疑是搞一些措施,让大家都尝到甜头,得到眼前利益。】
【所以乾隆有计划的针对每一个社会阶层,都给了一些好处。】
【第一个,是针对皇族。】
【第二个,要赢得百姓的支持。】
【所以,除了“罢开垦”外,乾隆还采取了更有力的一项普惠措施,那就是减免税赋。】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即位后就下了一道命令,天下老百姓在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欠的所有赋税,都一概免单了,不用交了。】
【这一下子就减轻了底层贫困百姓的生活负担。所以罢开垦和免欠税,就很轻易地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拥护。】
……
{我欠的花呗啥时候不用还,哈哈!}
{雍正自己把银子攒出来了人走了,好人还让儿子当了。}
{拿着他爹的政绩来做人情。}
{国库的银子都是雍正吏治严格的情況下积累起来的,乾隆根本败家子。}
{一开始可以这么说,但你要说乾隆执政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农民的负担,蠲免正额赋银达到两亿两,加上历年“灾蠲”等的一亿多两,共计三亿两以上的钱财都是雍正留下的老底。}
{那我就要怀疑你的智商了。}
{这还不算那些战事所花费的金银。}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眼睛一瞬间就亮了!
“这是能人啊!”
战事这个他很好理解,那个准噶尔让皇帝丢了那么大的脸,这场子是一定要找回去的。
更别提那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但能普免天下钱粮,这可就是硬实力了。
汉朝皇帝最明白这种行为的含金量。
也最明白这玩意又多费钱。
况且……此时与彼时……两朝的疆土与人口都不在一个体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