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倒是不觉得有啥,以前她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谁家过年打的年糕多,那就是家里厉害。
李宏斌要蒸糯米的时候,还特地跑过来看张安石碓洗好没有。
以前李宏斌家里,都是把两老接到镇上过年,家里也没有打年糕的习惯。
还有少数家里没有年轻人,只有老人在家的情况。
别看这玩意儿长宽高都一米不到,但却是重的不行,有好几百斤重。
而且这顿年糕吃了之后,中午就不做饭了,要开始准备年夜饭。
要不是张安家这个石碓够大,一次还真冲不完,得分两次。
所以那时候,谁家能打二十斤糯米的年糕,那真是不得了,毕竟能有余粮的人家并不多。
虽然王芳热情的招呼大家吃年糕,但大多数人都客气的拒绝,或者是随便吃上一点。
并不是不好请人,人家被请到的也不会不来,只是让人家放下手里忙活的事情不是太好。
看到李大爷拿起粑粑棒,想要跟自己一块儿冲,张安就开口说了句。
他们家就两个老人跟三个小孙子在家,儿子媳妇全都在外面打工。
真要让他一直冲到底,今天估计是什么事都干不了了。
“慌哪样哦,慢慢的搞,反正现在时间还早。”
“李奶奶,你快去端过来,我把这碓给洗一洗。”
虽说是年夜饭,但大家吃的会很早,一般三四点钟以后,就有人家开始吃年夜饭了。
只有他们吃了之后,自家人才能动手。
这样的糯米即便蒸熟了,也非常难冲,非常花时间,冲年糕的人可就受罪了。
但这二十斤糯米,石碓都差点装满了,冲起来着实看不到头。
然后还有一些离得比较近,家里没有石碓的人家。
除了石碓,还有两根粑粑棒也要拿进来一起泡,待会儿也要清洗。
反正张安已经好些年,都没有见过过年的时候出太阳了。
那种就要左邻右舍的年轻人帮忙动手,毕竟也不可能让安歇六七十的老爷子老太太亲自动手。
张安家的打好以后,村口的李大奶奶家就端着甑子过来。
对此,李宏斌直接无视。
“安子,李奶奶家里年年都要二十斤糯米,这么多年可一直没变过呢。”
王芳听到张建国的声音,端着个簸箕从屋里出来接年糕。
他还以为张安跟李宏斌在打架呢,因为他们小孩子打架的时候,就很喜欢拿东西。
李宏斌并没有坚持,因为实在是太累人了。
要是少一点,十来斤左右,他们还能坚持坚持冲完。
现在天黑的比较早,他们还得赶着回去,所以就没有留下来吃晚饭。
拿到东西的两人,高高兴兴的开车上路。
“叔,让我来,你们老人家休息,我跟张安来冲就行了。”
“张安,你碓窝洗好没得,我要上糯米蒸了哦。”
大多数汉族村民用的都是一根小臂粗的木棒子。
不会儿,李奶奶就抬着一甑子热气腾腾的糯米过来。
今年在张安家打年糕的人家不少,张安两个叔叔家里,然后旁边的李宏斌家。
清水大概率是洗不干净,王芳往里面倒了一大盆滚烫的开水先泡着。
粑粑棒这东西,即便在村里都有好几种。
所以打年糕的时候,他们要早一点蒸好,趁着人多的时候,好请大家帮忙。
中途还得将里面的半成品翘起来,翻翻面接着冲。
馅分两种,一种是咸的,就是王芳现在准备的这种。
他的背后是视野盲区,小孩子站在后面他看不到。
“这活儿是真累人,好多年没干了,已经冲不动了。”
这就是早上为什么不做早饭的原因,因为打了年糕以后,是要吃年糕的。
“哈哈,我们家喜欢吃的人多,所以干脆就多做一些放着,忙起来也方便。”
这会儿张安已经把甑子给抬出来,倒进石碓里面。
跟往些年一样,天空中还是阴沉沉的一片。
今年一家人在长箐稳定下来,自然也开始捡起这些习俗。
起来收拾好火炉跟大灶,就开始放上大甑蒸糯米。
簸箕上洒了一层面粉,这是为了防止年糕粘在簸箕上,到时候弄不下来,不好清洗。
要打年糕的时候,直接握着往石碓里杵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