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手稿

第269章 手稿

张安拿着张一行递过来的书,一本一本的翻开,大致阅览了一遍。

翻看到最后,有一本册子引起了张安的注意。

柔软的书衣,张安手指头稍稍摩挲就只能感觉出这是由丝绸类物品制作的封面。

并不像其它几本书籍一般,有着木板裱起来的硬壳封面。

翻开书衣,里面泛黄的纸张上,虽然也能让人感受到一些历史的气息。

但跟其它几本古籍相比,它的年岁明显还不够古旧。

册子里,一个个方正的楷体小字跃然于纸上,张安能感觉得到,当时书写它的主人一定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

细细地阅览了几页,张安大致能够看出,这本册子并不是记载着什么理论的古籍,而是一本人为记录的手稿。

因为张安翻开里面,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一本手稿,因为里面记录着一张张药方跟病灶。

多翻几页,可以看出每一页记录的内容都并不是工工整整的排版,而是经过多次添加或者勾除。

修改的最多的地方,能够看出是来回订正过多次。

每一页的方子都是如此,张安猜测,这本手稿被记载之后,又经过了多次论证。

甚至有些方子,还在旁边添加了不同程度的病灶,如何把控用药的剂量。

但即便如此,修改过最多的地方,让人看起来也没有丝毫觉得混乱的地方。

相反,因为一个个工整的字体,排在一起让人觉得看起来是一种享受。

越往后翻,张安越是惊喜。

这手稿里记载的方子,虽然绝大多数没有名字。

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张安也算是有些底子。

很多方子,根据用药就能看出是什么方子。

比如张一行从以前到现在最常用的小柴胡汤和小青龙汤,张安一眼就认了出来。

翻到手稿中间部分的时候,张安整个人都愣住了。

只见这一页上,记载着两行稍大一号的正楷字体。

《安宫牛黄丸—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

这张药方虽然是手抄记录下来的,但不管从药材的剂量,还是炮制方法,到最后泛丸的手法都记录的非常详细。

这是张安日思夜想的,一直求而不得的东西。

即便之前听说中药堂的老头,家里有祖上传下来的方子。

但张安始终没有见过方子的一部分,至于真假也是无从证实。

即便张安多次提出,想要高价购买一份,也被对方笑着拒绝。

而此时此刻,张安一直觉得离他很遥远的东西,竟然就这么出现在他的眼前,一时之间张安感觉有些不太真实。

从头翻到尾,张安在里面发现不少救命用的关键方子。

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样的东西竟然会落到他的手上。

要是手稿中记载的东西都是真的,那这里面会是多大一笔财富。

有着后世经验的张安,自然是知道,多年之后市面上出名的,不出名的大小制药公司,但凡能收购到药剂配方的都不会再流放出来。

所以即便是后世那些中医医院,能够配出治病良方的都很少见。

相反,还是许多乡下上了年纪的土医生,还能凭借着自身的阅历,开出一些可以治病的方子。

上一世即便张安没有遇到张一行回来,但因为有张二爷在,张安对于这方面也是有些耳濡目染。

张二爷常常给村里人抓药的时候,都会跟张安说,一般小病用不到大方子,两到三味药的小方子就够用。

相对再严重一些的症状,小方子就没什么用,可能就需要用的七到九味药的中方。

而张二爷见过最严重的病灶,还是当年跟着他的师傅,见到的肺结核等这些大病。

那时候张二爷见过最大的方子,也不过十一到十三味药材。

中药不同于西药,并不是用药越多,效果越好。

中药讲究药性搭配,所以药材越多就,这里面的道道就越复杂。

而且不管抓再多药材,到最后熬出来也就是一碗药汤。

所以真正的有功夫的老中医,都很忌讳给人开大方子,除非是遇到很大的疾病。

但一般即便是大病,也不会超过十三味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