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大唐选拔官员的制度,都是由圣人世家或者官吏荐举。
只要能够通过考核,任何人都有资格提马上任。
这在以前自然算不上存在大问题,因为寻常的小门小户,别说是培养出太初境、四极境的强者了。
就算是蕴灵境,也难如登天,足以烧光一家之财。
毕竟向上修炼之路,早就被众圣世家,默契的垄断!
让这些修为尚浅的人去管理地方政治,别说是一州之地了,恐怕就连一县,一乡都很难服众。
可现在情况显然不同了。
伴随着李讲崛起,《长安报》的创建,“义务教育”的普及。
眼看着从此以后,百姓的修行之路只会越来越宽广,直到某一天,全民皆修士!
而选拔官员的权力,还落在世家大族与一些官吏的手中,任由他们朋党比周,任人唯亲。
这合适吗?
显然不合适。
所以,从“察举”到“科举”,是历史进程必然的结果。
按照李讲的打算,这应该是一个小火慢炖的细活,需要循序渐进,急不得。
所以,就算做好了初步的准备,也一直按兵不动。
谁曾想,自己居然中了剧毒……
没办法,李讲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做更多的事。
就算科举制的步子迈得有些大,他也只能让文相一党配合运作起来,共渡难关。
砰!
靖王府,书房里,三皇子王楚麟当着靖王与太监的面,一把摔碎了桌上的茶杯。
“这李讲,原来一直在布局,等着算计我们呢!”三皇子脸色铁青。
伴随着李讲此棋落定,他们可算是反应过来了。
从一开始的《长安报》,到后来的《义务教育法》……
李讲所做的一切,都是铺垫与谋划,目的,就是为了剑指如今的“察举制”!
“科举科举……何为科举?想也不用想,必然是考为官之道!”
三皇子心乱如麻,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杀气森然。
“寻常的武夫在这方面,能比得过读书人吗?”
三皇子脸色阴晴变幻,寒声道:“好你个李讲,这是要釜底抽薪,断我大唐武道命脉啊!”
他的心情糟糕到了极致,有种天塌的感觉。
真要是给李讲通过了这部法律,大唐境内本就动荡的武道地位,必然会一落千丈。
从此一蹶不振都算是轻的了,最可怕的,还是被李讲赶尽杀绝,从此境内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