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按照大明的田价、田租和米价,买一块田租给佃农耕种,大约五年就能回本,之后就是纯赚。
这个投资回报率堪比买了鼎盛时期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股票,这可是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
如果东番的田赋和大明一样低,工商业显然是发展不起来的,所有的资金都会流向买地置田。
而林海是不可能开历史倒车去限制土地自由买卖的,无论是秦汉的限田法令,还是西晋的占田或北朝隋唐的均田,在这个白银浪潮袭来的时代都是不合时宜的,还是宋以来“不立田制”的土地政策更加适合东番。
此外这也是为了保证公平,如果给农民的条件太过优厚,那对士兵、水手、工匠和行政人员就是一种伤害。
林海不可能定下一个较低的田赋,然后给直接为他效力的手下都分田地,那样做的结果就是他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分赐功臣,最终即使成功夺取政权,也不过是重新建立一个农业帝国而已,这不符合让这个古老文明向海而生的终极目标。
当然,征收重赋也是有代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延缓东番的农业开发。
好在背靠人多地少的大明,林海只需给农民多分点田,再把税率定得比地主的田租略低一点,那就不愁没人愿意来东番种地。
<div class="contentadv"> 而且林海还不收人头税,丁税这东西早在唐代两税法实施之时就已摊入田赋了,后来各朝再在两税法的基础上加收丁税,这是百分之百的苛政。至于康麻子的“永不加赋”和他家老四的“摊丁入亩”,那更是槽点太多。
再加上林海是不会摊派徭役的,他准备用雇役加上从海外买奴工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财政将会是完全白银化的。
综合这几点,征收重赋可能并不会对东番农业的发展造成太大影响。
相比之下另一个问题更加致命,那就是要保证高额田赋的征收,林海必须要改变两千年来皇权不下县的现状,他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基层行政人员,以保证掌握治下田产的实际情况。
为了保证廉洁度,在监察系统上也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总之像大明那样一个县就十几个官员是绝对不行的,这个问题目前还不算突出,但等人口和田地多起来后将会越来越严重。
此外,工商业的管理远比农业复杂,这将导致行政人员数量的进一步膨胀。林海需要大量能写会算的人才——这就是他对方秀娥所言“教育为先”的实际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