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营复土一千里,张献忠功封西海伯!”
这个消息如同狂风一般,迅速在京城吹过。
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张献忠被封伯的消息。
京城的民众不知道大西营收复的故土在哪,也不知道阿鲁科尔沁是什么部落。
但是因为武道大会的事情,他们对张献忠却还有点印象。对他打了胜仗,更是欢呼雀跃——
这是建虏西征草原之后,他们难得听到的好消息。
科尔沁部作为建虏的附庸被广为宣扬,人们都知道朝廷和顺礼王联合击败了阿鲁科尔沁,收复了阿鲁河、阔滦海子、捕鱼儿海等地。
心忧建虏破关袭扰的百姓,对张献忠是大加称赞。甚至有人拿他的战绩,和蓝玉北征捕鱼儿海相比:
“蓝大将军在捕鱼儿海虽然是大胜,却动用了大明十五万大军。”
“张将军就不一样了,他只靠着两千人,就和顺礼王一起击败了阿鲁科尔沁,收复捕鱼儿海等地。”
“征战距离之远,还要胜过蓝玉!”
这让听到的嗤之以鼻,反驳这个人道:
“蓝大将军一战俘虏七万多人,横扫整个漠北,因此才封了凉国公。”
“张献忠这点功绩,哪能和蓝将军相比?”
“就是定远侯等人,功绩也远胜张献忠!”
在当今皇帝为蓝玉案平反后,有关蓝玉的功绩,得到正面宣传。
尤其是捕鱼儿海之战,被一起立功的定远侯王弼后人宣扬得最利害——
这一家一直就不安分,万历年间还曾向楚王索要祖上财物。如今被平反后,他们很希望尽揽捕鱼儿海之战的功绩,恢复祖上爵位。
不过这点在朝堂上并未得到回应,因为随蓝玉案平反而来的,是建文君的污名。皇帝把蓝玉案归结为太祖帮建文君铺路,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所以那些心向建文君臣的,当然对蓝玉党后人不待见。两拨人时不时在报纸上打嘴仗,揭露对方的短。
目前来看,还是心向建文君臣的人占上风。但是蓝玉党后人,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这些人最大的靠山,就是南京吏部尚书孙慎行。他的祖上全宁侯孙恪,是被蓝玉案牵连而死。
无论孙慎行愿不愿意,他都必须维护祖上的功绩。如果有人想朝他的祖上泼脏水,他必须要站出来。
作为东林党的大佬、红丸案的发起人,孙慎行在天下间名望非凡。有他坐镇南京,即使是普遍同情建文君臣的南方士子,也没有人对蓝玉案平反有什么非议。
如今南京功臣庙已经得到改建,列入了当今皇帝增加的功臣。一些功臣后裔更是绸缪着去海外开藩,获得皇帝许诺的世袭伯爵之位。
距离进入功臣庙只差一丝、只能开辟子爵领的定远侯王弼后人,对此当然有些不甘心。一直在鼓吹祖上的功绩,希望获得世袭伯爵甚至祖上的侯爵爵位。
这件事以前没有多少风浪,如今借着张献忠封伯的东风,竟然火热起来。
一些人拿蓝玉、王弼等人的功绩和张献忠比较,议论他是不是应该封伯爵:
“复土千里固然是大功,但是张献忠的战绩,也实在是太小了。”
“他从入伍到现在,斩获的首级能有五千吗?”
“按照五千封伯的规矩,还轮不到他封爵!”
“凉国公、定远侯捕鱼儿海之战俘获七万七千人、数日后又俘获一万五千户,这才是真正的大功绩。”
“张献忠与他们相比,功绩太微小了……”
对此连连摇头,觉得朝廷对张献忠褒奖过甚。
甚至认为朝廷就算给定远侯的后人封伯,都比给张献忠封伯更合适。
前面这话,还有一些人附和。但是后面这话,赞同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张献忠不管怎么说,都是远征漠北取得了功绩。定远侯后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凭借身份就想获得伯爵之位?
有人拍案反驳道:
“张将军的功绩固然比不得凉国公、定远侯,但以收复捕鱼儿海之功,封个伯爵也不过分。”
“更何况西海伯领地是要封在那里的,张将军要把阿鲁河、捕鱼儿海,永远纳入大明。”
“如此丰功伟绩,岂是靠祖荫的人能比?”
又向刚才质疑张献忠的哂笑道:
“你们这些人,去东北能不能立足都是问题。”
“但凡能在黑龙江待一年,就算李某服你!”
对这些人嘲讽一通,然后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