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贵英恰战死后,他的后裔未受欺凌,顺礼王还和臣一起为他划分了户口和草场。”
“贵英恰的遗孀兀良哈郡主感念大明的恩德,又艳羡京城的繁华,所以想来京城谢恩。”
这下朱由检明白了,是兀良哈郡主自己不安分,想到大明京城来。他问道:
“兀良哈郡主是想朝贡后就回去呢?”
“还是带着顺勇公在京城久居?”
“如果只是朝贡,就由理藩院按制度安排。”
“久居朕也能答应,但是他们这些草原贵族的府邸,朕是打算放在承德的。”
京西一带是在建造王公贵族的府邸,但那些都是给宗室和大明贵族的。
朱由检只需要给他们划地,让工部做好整体规划,府邸庄园建造都由他们出资,内廷营造集团甚至能从他们身上赚钱。
随着前往海外开藩的宗室和贵族越来越多,京西的用地已经有些紧张。
再加上草原上的顺天贵族大多没有多少财富,让他们自己建府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朱由检还是打算在承德一带给他们分宅地,只建造一些必须的建筑,剩下的空地留给他们按传统搭帐篷。
如今承德还没开建,兀良哈郡主却要来京城,事情顿时有些麻烦。
孔贞运对此也有些头疼,因为他同样不知道,兀良哈郡主打算在京城待多久。
站在他的角度,肯定是希望这位郡主在京城久居的。这就代表着顺礼王、顺勇公等察罕部贵族对大明的恭顺,是理藩院的功绩。
所以他尝试着安排道:
“藩国遣使朝贡,按制度应该安排在会同馆,臣以为可把兀良哈郡主暂时安排在会同馆。”
“如果郡主要久居,臣以为可为其赐宅,仿照给顺仁王赏赐的宅地。”
顺仁王就是朝鲜国王,在接受大明册封的爵位后被皇帝赐宅五百亩。在朝鲜刚刚遭受战乱、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朝鲜国王仍旧拨出钱财,让朝鲜王世子在京西建造府邸。
如今仁亲王府已经开始建造,孔贞运认为对顺礼王、顺勇公等草原王公同样可以如此安排。
朱由检想着草原王公的数量,对此微微颔首,说道:
“暂且就这样安排吧!”
“顺礼王是大明的亲王,他的妹妹是郡主、还是顺勇公太夫人,要按相应规格接待,礼节上不能出问题。”
“如果顺礼王和顺勇公打算在京城建府邸,就让工部为他们各划出五百亩宅地,就像对待顺仁王一般。”
“其他等级更低的贵族,还是安排到承德去。”
草原上的贵族虽然穷,王公却还是有点钱财的。他们大多是大部落的首领,麾下拥有上万户。也只有这样的草原权贵,才能被大明封为王公。
贵英恰不是大部落的首领,但他却是察罕部首屈一指的权贵,要不然大明也不会册封他为公爵。
想来他的遗孀,是能建起公爵府的,再不济还能向林丹汗求助。
定下这个政策后,朱由检又嘱咐理藩院和工部一起给顺义王划分宅地。还有忠顺夫人三娘子后裔册封的忠顺公,同样要赐宅地。
这些措施下来,应该能安抚草原权贵的心。同时让林丹汗明白大明对他和对顺义王一样支持,让他不要再起一统草原的野心——
如今的草原上,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就是林丹汗。
朱由检非常担心他在打不过建虏的情况下欺负其他部落,让草原混乱不堪、导致建虏得利。
至于孔贞运说他没了心气、沉迷佛法和醇酒美人什么的,朱由检并不相信。因为林丹汗有放出遇刺的假消息实际西征的前科,说不定他就有什么谋算。
所以朱由检命朱燮元行文宣大,紧紧盯着林丹汗。一旦发现察罕部有西征的意思,立刻出兵警告。
同时,他还准备让满桂出兵,由大明兵马去袭扰辽东。
在处理军务的常参会议上,他问道:
“东平伯国的债券,是不是都卖出去了?”
“朝廷有没有把相应的物资,都调拨给满桂?”
东平伯国的十五万元国债,是大明首批发行的国债。
国债款项的用途,也是用于开藩。
在草原上开藩需要什么呢?当然就是兵马。
满桂在国债卖出去后,就向朝廷购买军械,装备自己麾下。
负责此事的装备部长毕懋康道:
“满将军购买了五千副铁甲,按照给草原贵族的价格是二十两一副,给满将军则降低到十两。这部份价格五万元,如今已调拨过去。”
“另外十万元满将军订购了五千支火铳,其中活门滑膛火铳四千支、后装线膛火铳一千支,能够装备一个卫。”
“如今这些火铳仍在打造中,没有完成交付。”
这是满桂的十五万元用途,全部用于购买武器。
其中铁甲是大明的库存,整修之后就完成了交付。
火铳则因为制造困难,又需要优先交付给御营、京营、鹰扬军,没有完成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