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前卫改为腾骧右卫。”
“神武中卫在通州,被陛下安排守通州兵工厂。”
“神武右卫属于陕西都司,是华山卫改卫西安左护卫,又改为这个名字。”
“神武左卫,如今还属于后府直属。”
这一连串说下来,几乎没有磕绊,而且涉及到通州、陕西等地。
这让朱由检对袁可立大为佩服,知道这位老臣为了卫所改制,可谓操碎了心。
他赞扬了袁可立几句,说道:
“神武这个名字不错,朕打算以后用于营兵。”
“后府的神武左卫,就改为神宗的定陵卫。”
“神武右卫可恢复旧称,也就是华山卫。”
“神武中卫在通州,现在通州是不是有五卫?”
袁可立没有辜负皇帝的称赞,毫不迟疑地说道:
“通州现有属于京卫的通州卫,以前分隶神枢营。”
“还有通州左卫、通州右卫、神武中卫分隶五军营,定边卫分隶神机营。”
“如今陛下改革京营制度,神机营以后专用职业军士,五军营从地方调遣精兵。”
“原本分隶三大营的卫所,以后全部份隶神枢营,为神枢营提供兵员。”
京城的营兵和卫所制度,可谓非常复杂。通州左右卫、神武中卫、定边卫这四个在通州的卫所,虽然不在京卫之列,却仍旧分隶三大营,受京营官吏管辖。
朱由检对这种复杂又难以受自己掌控的制度早就不满,所以趁着这次京城卫所改制,明确亲军卫和京卫,把京城的卫所分隶五城兵马司,他们提供的兵员才属于神枢营。
营兵制和卫所制之间,既要相互合作,又有明显的分界。
还有护军穿插其间,监督维护新制度。
转着这些思绪,朱由检向袁可立道:
“朕的打算,是把神武中卫改称通州后卫,守卫通州兵工厂,负责装备生产工作。”
“定边卫则改为通州前卫,通州卫可视为通州中卫,合称通州五卫。由通州守备区负责,把守京城的东大门。”
“这样神武五卫,也就都没有了。以后神武这个营号,看情况授予强军。”
只是改名字的事情,袁可立没有什么意见,群臣也大多对此不太在意。
如今正在卫所调整之时,改几个名字算什么?反正这些卫所,还要调整防区。
顺着皇帝的意思,袁可立借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