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朝鲜内附

这种能连发的近距离武器,才是能改变近战格局的利器。

汉城郊外之战的另一个教训,是需要让士兵携带更多弹药。朱由检向后勤部和新军将领下令道:

“你们要搜集一下各种火器战斗需要的弹药数,确定弹药基数。”

“根据不同的战况进行弹药储备,优化后勤工作。”

“同时要允许有余力的士兵携带更多弹药,给军械员增加弹药补给职责。”

这是他想起的一个概念,认为可以摸索起来。

不能像朝鲜那样,只给士兵发放很少的弹药,以至于出现战场上当场发弹药,导致兵败的事情。

同时,因为这场战斗中的事故,火绳铳在大明彻底被抛弃,再也没有人支持。

新军一些将士,对于把火绳铳机换成燧发铳机,是有一些怨言的。

因为对熟练使用火绳的士兵来说,火绳铳机的点火成功率,高于燧发铳机。

不过朝鲜的战争表明,在伏击作战的时候,火绳铳很不方便。战斗时需要随时保持火绳点燃就不说了,伏击时还要小心它点燃周围的茅草和树叶。

而且更麻烦的是,夹好火绳后如果没有立即开火,上面的火绳会燃短。如果扣动扳机时没有调整火绳,点火就会失败。很多朝鲜新兵都犯过这个错误,甚至导致伏击失败。

在燧发火铳运往朝鲜试验后,朝鲜士兵普遍更喜欢新火铳。他们对于火绳铳,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抛弃。

但是大明的士兵,却因为训练时间比较长,很少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而且他们是在靶场上训练,不需要考虑举着火绳渡河、趴在地上伏击……

(高举火绳枪,手上缠绕火绳、保持火绳点燃的士兵)

这让一些人更青睐火绳铳,对燧发火铳反而不喜欢。

他们喜欢的仅仅是燧发火铳配用的弹药,以及自流引药系统。一些人甚至呼吁对火绳铳进行这些改进,不需要换成燧发铳机。

不过,在朝鲜士兵不慎用火绳点燃火药、烧死发放弹药的军官后,这种情况彻底发生了变化。

大明军中将领,一致同意推行燧发火铳——

因为他们不知道,大明军中会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故。

如果在战斗中因为误燃火药,导致战斗失败,那就实在太坑了。

燧发火铳的推广工作,因此顺利起来。

即使某些士兵对燧发火机的点火成功率不满意,也只能适应这种新装备。

当然,实在对燧发火机不满的,还有另外的选择。那就是自己购买簧轮火铳,或者进入狙击队等精锐部队,换用簧轮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