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发泄一通,告诫群臣用心做事之后,选择见好就收,不引起更大的反弹。
接下来他和群臣议定,明确漕运总兵和漕运总督的职责。并且在下面设立三个协同督运参将和护军都尉,分别负责北直隶、山东、南直隶境内河段。
对于三个参将,朱由检具体要求道:
“三个参将要从漕军中挑选精兵,建立至少六千人的参将营。”
“将来南北直隶、山东、河南等临近运河的地方发生变乱,朝廷第一个要调遣的,就是这三个参将营。”
“以后他们要以运河为依托,训练快速机动能力。”
把运河当做后世的铁路看待,朱由检不但没有废弃,还加强了漕运衙门的权力。设立独立的税务司、廷尉署、卫尉署等机构,负责税收和司法执法工作。
并责令兵部尚书袁可立为三个参将营划定防区,制定地方出现变乱时的调兵顺序。设立航运公司,安抚和漕运有关的利益集团:
“海运和漕运虽有竞争,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纵然以后海运成熟了,运河也不可能被废弃。”
“它的作用不止是运粮,还有调兵、运货、运人等用途。”
“漕运衙门以后要设立运河航运集团,和沿途卫所合作成立航运公司。”
“漕粮削减后的运力,运河航运集团可自主经营,和下属航运公司分享利益。”
这个决定,让一些和漕运有关联的官员,顿时喜形于色。
因为漕运最大的运力,都用在运输漕粮。负责漕运的官员纵然想夹带,也不敢肆无忌惮地侵蚀漕粮运力。
如今皇帝把漕粮削减后的运力让出来,让他们成立公司自主经营。这对所有和漕运有关的官员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代表着他们的夹带从地下走上台面,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漕运。
而且运河沿线设立的三个参将营,也表明了皇帝的态度——
为了南北直隶和山东、河南的安稳,运河也不可能被废弃。
这让很多支持漕运的官员放下了心,转而拥护海运。毕竟海上能运输的粮食越多,漕粮运力就能更多地空出来。
可以说这个时候,海运真正的成为朝堂共识,再无丝毫阻力。
尤其是工部的官员,他们最支持漕粮转为海运。以前为了保住漕运,他们在治河时有很多顾虑。如今皇帝虽然明确运河会继续保留,但是运货运人等事,到底不如漕粮紧要。他们在治河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所以群臣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在朝堂上,表态支持海运。
唯有户部的官员,对无法插手海运还是心有不甘。毕竟以前在运河上的漕运总督和天津巡抚,都有户部加衔。海运上没有户部官员存在,让他们感到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