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嘉靖功臣

所以在锦衣卫的事情上,袁可立有很大发言权。

再加上他之前协理三法司、负责城区三署组建,在卫尉署被皇帝亲自指导组建的过程中,他更深切地认识到,锦衣卫权力很大,城市管理和朝廷执法,都不能缺少锦衣卫。

如此一来,对锦衣卫的规范,自然至关重要。袁可立认为让锦衣卫以陆炳为榜样,总好过膜拜其他人。

他的这个态度,影响到了不少人。其他对锦衣卫有恶感的,反对的心思也不再那么坚决。

最终,在皇帝的注视下,只有很少的臣子举手反对,陆炳被顺利列为紫阁功臣。

朱由检对此结果,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袁可立也很是赞许。决定过一段时间为陕西武道大会叙功,给袁可立的儿子袁枢加官。

然后,他继续追赠陆炳为忠诚伯,后裔世袭指挥使。拟封湖广德安府城隍,以后世代祭祀。

他要用这种态度,明确锦衣卫最重要的是忠诚,褒扬效忠自己的近臣。

若非把宦官列入紫阁,文臣一定不接受,他还有可能把郑和等人,同样列在里面。

甚至他心里面已经谋画着,在宫中选择一座阁楼,把郑和、刘永诚、陈矩等人的画像挂上,让宦官效仿他们——

免得宫里的宦官在名声上没追求,做事肆无忌惮,甚至只知捞钱。

转着这些念头,朱由检又让袁可立推荐世宗朝功勋卓著的武将。袁可立道:

“戚继光、俞大猷有平倭功,之前已被赠爵。”

“而且戚继光因为兼有边功,被追赠为平海侯。”

“当时另一位边功卓著者,当数马芳。”

“马芳为北寇所掠,被俺答汗赏识,却又潜逃回国,是为忠义之人。”

“其后由士卒成为将帅,多次捣巢立功,俺答就抚之事,也多赖他的威名。”

“其子孙多有死于国事者,可谓世代忠烈。”

“臣以为马芳之功,足以名列紫阁!”

这个人选,让很多文臣点头,没有陆炳那么大的争议。

毕竟马芳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甚至在一些更注重边功的臣子看来,他的功劳比俞大猷还要大——

俞大猷都能被追赠伯爵,马芳也应该追赠爵位。

朱由检之前对嘉靖朝的武将,了解最多的是后世名气很大的俞龙戚虎二人。后来了解马芳后,也认为这样功勋卓著的武将确实应该赠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