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大礼议和定策之勋

但是想想当今皇帝和嘉靖皇帝的相似之处,一些臣子又隐隐明白,皇帝为何要这样做:

『这是不想让臣子中再出个杨廷和,和皇帝对着干啊!』

『看来杨廷和的紫阁功臣,大概率没可能了!』

想清楚这一点的杨景辰,当即就附和皇帝道:

“祖训兄终弟及,世宗按伦序当立。”

“杨廷和虽然在辅佐世宗登极上有功劳,却只是遵守《皇明祖训》而已。”

“他在后来贪天之功,以定策功臣自居,视世宗为门生天子,可谓荒谬之极!”

把杨廷和极力贬低,赞扬张孚敬的功绩。认为张孚敬、桂萼等人,是辨明礼制的功臣。

以张孚敬为榜样的他,提议应该把张孚敬,列为紫阁功臣。

这引来了一些臣子附和,更多的臣子则看不惯。因为在他们的认识中,大礼议就是嘉靖皇帝用廷杖,强行取得胜利。那些被廷杖责罚的,才是正直的文臣。

很多人虽然不敢在皇帝面前明说,却都以异样的目光看向杨景辰。认为这是和张孚敬一样,谄媚皇帝的小人。

面对这种情况,朱由检虽然不想和群臣争论,却不得不出言道:

“刘先生,大明皇帝如果无嗣,应该由谁继承皇位?”

刘宗周负责重制礼乐,对这些典章当然熟悉,回道:

“《皇明祖训》曰: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朱由检微微点头,又问道:

“朝廷的继承和荫叙制度,又是如何规定的?”

刘宗周回道:

“《大明会典》曰:凡荫叙,洪武二十六年定,用荫者以嫡长子。”

“如嫡长子有废疾,立嫡长子之子孙,曾玄同。如无,立嫡长子同母弟,曾玄同。”

“如无,立继室所生。如无,立次室所生。”

“如绝嗣者,傍荫其亲兄弟,各及子孙。如无,傍荫伯叔及其子孙。”

“大明宗室勋贵继承,按此制度荫袭。万历十年议准宗室请改封典,继承制度更加明确。”

这都是《大明会典》明明白白记载的,朱由检听到之后,向群臣道:

“那么你们都说说,武宗皇帝驾崩后,按制度应该由谁继承皇位?”

群臣听闻此言,都是面面相觑。因为按《大明会典》的规定,武宗绝嗣之后,要立伯叔及其子孙。

武宗皇帝的伯叔,以兴献王最为年长。虽然兴献王朱祐杬当时已经去世,但是按《大明会典》的规定,他的子孙的继承权,仍旧排在其他人前面。

所以按这种理论,嘉靖皇帝朱厚熜,确实按伦序当立。

杨廷和当年也是以这个理由,确定由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承皇位。

但是这样一来,杨廷和的定策之功,那是称不上的。他只是辅佐应该继承皇位的嘉靖皇帝正常即位而已。

所以他之后以定策功臣自居、把嘉靖皇帝视为门生天子,是在贪天之功,贪图定策之勋。

想到这里,一些经历过移宫案的朝臣,想到了天启皇帝谕示内阁编撰《三朝要典》时,评价移宫案的一句话:“借移宫以贪定策之勋”。

这和嘉靖皇帝对杨廷和的评价,当真何其相似!

难怪当今皇帝对《三朝要典》模糊处理,只是命人收回,重编为《三朝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