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在一番商讨后,通过了护军体系设置。决定从西北剿匪开始,设立三省护军使。
没有人反对这个政策,袁可立也因为自己儿子袁枢已经担任西北镇抚使,同样不好反对。在默认这个政策通过后,说道:
“臣以为三省护军使,当从有资格担任巡抚的人廷推。”
“他们多有军务职责,不会完全不懂军事。而且地位足够,足以协调军队和地方。”
这是在确定护军使的地位,把它定为和巡抚相当。朱由检觉得可以接受,说道:
“那就议一议吧!”
“西北三省护军使这个职位,有谁可以胜任?”
督抚需要廷推,护军使地位和巡抚相当,理论上也需要廷推。
但是这个职位是朱由检新设,被他定为九卿廷推,而且作为军职,是由兵部主持。
参加常参会议的九卿自然没有异议,袁可立作为兵部尚书,更是当仁不让,提出几个名字,让群臣从中选择:
“前任户部尚书李起元,曾任三边总督。”
“前任延绥巡抚翟凤翀,因为不肯依附阉党,被削籍为民。”
“已被陛下起复的杨鹤,在朝野素有直名,又曾多言兵事,足以胜任护军使。”
这三个人选,都可以胜任三省护军使职务。但是如果让第一人选李起元担任的话,估计护军使的地位会压过提督,成为主持剿匪的负责人。
考虑到提督和护军使的平衡,朱由检率先排除了这个人,说道:
“李起元起复进京,职位以后廷推。”
“翟凤翀起复,从他和杨鹤中推举。”
群臣商讨一番,决定由杨鹤担任三省护军使。
杨鹤这个人说话太直,群臣都不愿他回到朝堂任职。还是丢到地方,让地方官员头疼。
朱由检虽然不觉得杨鹤有什么军事才能,却也没指望他带兵打仗。有杨肇基这个武将担任三省提督,杨鹤只需要协调军队和地方、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了。如果两人配合不好,到时再调换就是。
确定了三省护军使人选,朱由检又让袁可立尽快推举护军都尉。并且商定护军使和提督的职责,护军都尉和护军校尉的职责,和镇抚使的配合等等。把西北剿匪的事情,安排得事无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