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克复中原

皇帝的情况是,内忧外患,焦头烂额。

他也不是什么有魄力的人,面对争论不休的大臣,自己也没确切意见。但整体来说,还是害怕为主。

这个皇帝要说坏吧,好像也没多坏。至少很多皇帝那种把人当草芥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之类的,他没有。但软弱无能,胆小怕事,毫无担当,忍弃天下这个是没跑的。当然,那是在他面对打不过的人的时候,怕被砍,如果面对他觉得不会砍自己的人,又是另一副嘴脸。

在外部压力下,若是金铁,便将得到锤炼,更加坚硬。若是陶罐,那就要碎成一地残片。

本就要走到王朝尽头的朝廷在如此重压之下,内部自然是一片混乱。

最后大家吵了半天,只能达成一个先请王梳荧过来面圣的试探性态度。然而王梳荧那边又开始找借口拖延时间,和东夷人开始低烈度交锋,直到又一年冬天过去了。

中原大部分地区都被收复,农会制度,军队制度完成了推广。许多工厂建起,一条铁路已经有了雏形。

这已经是东夷人开始战争之后的第四年了。

而王梳荧和韩山也在打点好这些东西后,终于不再拖延,来到南方,准备面见皇帝。

皇帝倒是心安了许多,因为他觉得王梳荧既然敢来,而且是和老公一起来,这拖家带口的,一看就是没有别的心思,是大大的忠臣啊。

但可惜,威胁到了皇权,不得不除,这都是为了天下的稳定。

朕也会为此背上骂名。但为了国家安定,哪怕是功臣也不得不除啊。先夺除兵权在中枢为官,局势稳定了再处理吧。

这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意见,这是大量主和派与保皇派的意见。当然,大部分没想杀王梳荧,只想收权,唯有皇帝心中有想法,但等王梳荧真反了皇帝估计还是第一个认怂的。

王梳荧没来,他们要觉得这是军阀做派,不敢真动手。王梳荧来了,他们觉得这人不敢反抗又有威胁到自己的能力所以要除掉。

正所谓,当别人怀疑你要造反的时候,你最好真的造反。不然别人只会以为你好欺负。

像现在,东南造反朝廷打不动,川蜀割据他们没辙。王梳荧过来了,他们却一副振奋的样子,一个两个都想着如何接手北方的薪火盟地盘,把那些被王梳荧分掉的,拿去屯田的祖传田产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