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若敌军援军众多,我们是正面迎击还是采用迂回战术?”钱文问道。
贾长生思索片刻,说道:“若援军人数远超我军,不可硬拼。我们可利用地形优势,设伏阻击,减缓他们的行军速度,为攻打六边城争取时间。同时,派人向朝廷请求支援,内外夹击,破敌援军。”
众人就作战细节展开了深入讨论,从攻城器械的调配、兵力的部署,到进城后的安民措施、应对敌军反扑的预案等,事无巨细,一一谋划周全。直至深夜,众人才散去,各自回营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战。
贾长生独自坐在帐内,望着摇曳的烛火,心中深知这场战役的胜负将影响整个战局走向。但他麾下兵强马壮、将才济济,又有精心策划的战略布局,对未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在他的心中,一幅平定高句丽、保家卫国的宏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而风雨城与六边城,将是这画卷中浓墨重彩的关键篇章。
高猛神色焦虑,声音低沉且威严:“朴胜,把最新的情报再仔仔细细地说一遍,关于贾长生军队的一举一动,哪怕是最细微的迹象,都不许遗漏。如今局势危急,我们不容有任何差错。”
朴胜赶忙挺直身子,恭敬地回答:“是,将军。贾长生的军队近日在边境一带活动频繁,调动迹象明显。据我们的眼线回报,他们的营帐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每天都有大量的粮草辎重运往营地,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正在为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做着充分的准备。目前,他们的主力部队已经在我们的西南边境集结完毕,但是其具体的行军路线和作战意图,仍然如同迷雾一般,让人捉摸不透。”
崔贤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着,眉头紧锁,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从贾长生以往的作战风格和惯用战术来看,此人狡黠多变,尤其擅长奇袭和迂回战术,常常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这次他在西南边境的大规模兵力集结,依我之见,极有可能只是一个迷惑我们的幌子,其真实目的恐怕并非是要从西南方向发动进攻。”
高猛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认同:“嗯,崔贤,你所言不无道理。那以你之见,他真正的目标会是哪里?是我们的东部沿海城市,凭借其富庶的资源来补充军需?还是北部的军事重镇,意图突破我们的内陆防线?”
崔贤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地图前,手中的竹杖指向东部沿海城市:“东部沿海城市,虽说商贸繁荣,经济富庶,储备的物资也相当丰富,对于贾长生的军队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这些城市多年来一直是我们重点防御的对象,防御工事修筑得极为坚固,城高墙厚,且配备了大量的守城器械和精锐士兵。贾长生若是贸然进攻那里,必然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这与他一贯追求的速战速决的作战理念背道而驰。再者,东部沿海地区是我们水军的势力范围,一旦战事胶着,我们的水军便可从海上对其进行攻击,截断他的后路,让他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所以,我认为他不会轻易选择东部沿海城市作为进攻目标。”
高宽双手抱胸,目光随着崔贤的竹杖移动,接着问道:“那北部军事重镇呢?那里地势险要,周围群山环绕,关隘重重,可谓是易守难攻。倘若贾长生能够成功拿下,那将会对我们的内陆防线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可能长驱直入,危及我们的腹地。”
崔贤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笃定的神色:“北部军事重镇虽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但其周边的地形条件也极大地限制了大军的行动。道路崎岖难行,不利于大规模军队的行军和物资的运输。贾长生的军队人数众多,后勤补给线一旦拉长,将会变得十分脆弱。而且,我们在北部地区也布置了相当数量的守军,他们熟悉当地的地形,依托关隘进行防守,贾长生想要突破并非易事。所以,我觉得他选择北部军事重镇的可能性也不大。”
此时,议事厅内一片寂静,众人都在思考着崔贤的分析,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情。
高猛打破了沉默,声音略显急切:“那你究竟认为他会攻打哪座城市?崔贤,如今形势紧迫,你就不要再卖关子了,速速讲来。”
崔贤深吸一口气,然后将竹杖重重地指向地图上的平壤城:“我认为,贾长生最有可能攻击的目标是我们中部的交通枢纽——平壤城。”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顿时炸开了锅,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脸上露出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平壤城作为高句丽的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旦被攻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整个高句丽都将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