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秦国的人口,据范文澜先生推断, 在两百万到三百万之间,郑国渠工程耗时约十年,便让秦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了一百斤。”
“注意这是凭空多出来的,按照古代战争人均携带三斗粮食,能持续半个月常规行军战斗的数额来分析,这些多出来的粮食,如果能够尽数运到前线,就能够支撑一场三十万军队,为期一月的战争。”
“现实里当然不会这么美好,但是还要注意,这么多粮食,只是一年的增量。”
“所以毫无疑问,郑国渠对秦国国力的增加,是级数级别的。”
“你的这些数据,有证据可查吗?”
“有啊,《武经总要》有记载:‘旧法,人持干粮三斗,可用数旬。若班师在道,去境犹远,储贮乏绝, 即须拣择羸瘦牛马应卒,以充军食,庶全人力,不至为贼困逼’。”
“你这到底算是文科还是理科?”何诗情也来了兴趣:“你这和做数学的应用题差不多了。”
“本来就应该跨学科多方分析。”周至说道:“这就是我们现在比古人多出来的优势,文理兼修,利用一切可用的方法去研究问题才行。”
“比如有个著名的历史事件‘铁锁横江’,因为刘禹锡的诗歌里有‘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句子,就以为事情是发生在金陵,孙皓利用铁链在金陵上游横绝长江,让西晋的战船无法东进,其实是错误的。”
“要是查阅资料就会发现,西晋益州刺史王濬奉命建造战船,打算征伐东吴,造船时产生的木屑随着长江水流到建平郡,建平太守吾彦发现后,将捞起的木屑上呈孙皓,认为西晋正建造战船,打算伐吴,要求孙皓增派守军到建平防守,称只要建平不失陷,西晋都无法渡江进攻。但孙皓不听。吾彦无奈,唯有制造铁锁链,在险要之处放下横断长江;又制作大铁锥,暗置在江水之中,试图以此阻止西晋战船东进。”
“建平是什么地方?就是现在的秭归,三峡险要之地,离东吴建业,还有上千里的水程。”
“所以铁锁横江,其实是横绝三峡?”张路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