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说完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继续道:“第一,燧发装置的问题,因为都是手工打造出来的,每一个燧发装置的灵活程度都不同.

为什么有的发射就爆炸、有的撞击了也没有爆炸,就是因为灵活性不同.

这点你们要经过多次……估计至少数千上万次的试验,找到一个临界点的标准,既能保证不再炮膛内就触动又能保证在落地后无论是不是弹头位置撞击了地面都能触动燧发装置。

从燧发装置原材料的选择、锻造、安装等等一条线,而不是单单的成品。”

“第二,膛线的问题,按照朕的研究,膛线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适量,缠度是影响炮弹飞出后稳定的关键。

且膛线的阴线和阳线的深浅、炮管长度、口径等等调整膛线的缠度,这点只能你们自己试验。”

“第三,调整炮弹的形状。”

说到这里,崇祯左右看了看,起身拿过一块木盾递给毕懋康:“毕爱卿,你将盾牌正面举起朝前跑几米,然后将两块盾牌搭成一个尖锐的角度再跑十几米,跑完了再说。”

“臣遵旨!”

毕懋康立刻就按着皇帝所说的方式跑了起来,只是半炷香的时间,就再次回到了凉亭之中。

“陛下,正面举盾牌,总感觉前方有人推着自己不让自己往前跑,有些吃力,但两块盾牌搭成尖锐角度后,阻力虽然还在但小了很多。”

“对,这就是朕说的空气阻力,这就是为什么船头要设计成尖锐弧形的原因之一。

炮弹的形状在飞行中受到空气阻力因素会发生旋转、翻滚等等,但如果炮弹能破开空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