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使听闻,瑜州营已有多年缺发饷银,你们平日里靠什么度日?家中可还宽裕,有余粮否?”徐平一边翻着案台上的账本,一边随意的问道。
闻言,二人相视一眼,继而沉声回道:“大人明鉴,瑜州这些年日子苦啊,咱们这里年连裁军,但凡年轻力壮的,早已不在营中。刺史大人也是劳心费神,虽没有充足的粮饷,到也能勉强度日。好在秋后纳粮不会波及营中,家中还是有些存粮的。”
徐平听到此话,眉头不由的皱起。“黄刺史劳心费神?瑜州营粮饷缺发,他可有言明是为何?你们不恨他吗?”
“哎呀,大人说笑了。刺史大人在瑜州口碑上好,对待营中弟兄们也是多有照顾。这钱粮虽然不足,也怨不得他呀!朝廷的拨款,一分一钱都有明细。加之近年来,灾情频发,瑜州的赋税不齐,光是秋后纳粮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前几日,刺史大人彻查贪腐,光是营中副将就有两人克扣咱们的军饷,大人秉公处理,不光将这两人尽数处决,还将拖欠已久的西行粮赏全部给咱们补齐了,这可是不容易啊。”话到此处,两人纷纷一阵憨笑,似乎对于此次发饷极为满意。
这两名兵卒的话,徐平虽有些意外,却也并不是完全无法理解。就寻常士兵而言,他们所能了解到的讯息本就有限?不过黄世安的口碑很好,这却是为何?
一个常年缺乏军饷的大营,对于主政者,难道不该唾弃吗?看来事情比想象中更为复杂。“黄刺史在瑜州多年,你们在其治下拿不到充足的军饷,难道就没有不满吗?”
闻言,二人微微摇头。“大人,此事说来可就话长了。”
“无妨,你们慢慢说,本使有的是时间。”
稍作思虑,年岁稍微大点那名士兵开口回道:“要说怨言嘛,肯定是有的,毕竟谁不想多拿些银子。可大人他也不容易啊,银子都拿来建设郡城,改善百姓生活了。一切开支,每年都有公示,咱们都是土生土长的瑜州人,父母子女都在这儿呢,赚了银子不也是添补家中嘛。”
话到此处,另一人亦是开口补充。“大人有所不知,咱们瑜州穷啊。早在刺史大人尚未前来瑜州之前,这边的日子过得那是更苦啊。莫说军饷,就算饭都经常吃不饱。弟兄们三天饿两顿,那都是常有的事。
自从黄大人升任刺史,银子虽然少,但饿饭的事情还是比之前好多了。以往的日子,每年秋收纳粮,死个几百上千人都是少的。大人主政之后,这些事也已经好很多了。就这溧阳城的百姓,都比以往多了两倍呢。”
听闻此言,徐平深吸了一口气。在他的预料中,黄世安应当是个作威作福,贪污腐败之辈。怎么实际情况会有那么大的出入。还是说军饷的事情另有隐情?
(各位彦祖,帮忙打个好评,点点催更吧!作者在此感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