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差了些人去套话,目前得出了一些消息。”武则天知道李治想打日本,但对日本不熟且是海战,所以要先了解了解对方的情况。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
元 至元二十一年
“日本真是可恨!”自上次甲午战争后,忽必烈就有琢磨再出次海,但要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
因前几次的失败朝中大臣和士兵也多有畏惧,这些让忽必烈很是恼火。
朝臣多想的是就算未来日本要打华夏,可那时又不是他们大元了,关他们什么事……
打日本还浪费钱、资源、兵卒,什么也得不到不划算。
————
明 嘉靖二十六年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好诗!”
嘉靖帝朱厚熜从炼丹房中走出来,看着天幕上那些奇怪的球,想的则是倭寇猖獗,祸害遗留后世。
现在朝中也没个有能力的解决东南沿海倭寇,还整天的要钱!
前面提到的张居正好像是翰林院掌院学士,看来应该是个有才之人,让他去试试?
朱厚熜的纠结还不止于此,更多的还有现在该做什么?是维持现状还是重拾以前的志向?
前者简单,后者当年做过太难了,还有生命危险,子嗣不丰,恐落到堂兄的地步啊。
等视频放完要开始下一时,朱厚熜选择还是做道长吧…
—————
大清各界面
此时皇权高度集中,民间不许公开发言。
鉴于天幕的出现,民间虽不敢违反规定但受过多次天幕带来的思想冲击众人也有了点醒悟。
也正因此清廷管得更严了,文字狱又兴盛起来…
因皇帝背后有八旗、满族人,根本不怕汉人造反,他们连剃发易服都干了,现在还敢反?
敢发言敢反的早死在了屠城之下了。不敢的已经习惯了服从和压迫更弱小的。
百姓对于未来日本日寇这些不感兴趣,他们来就来了吧,那些都是后面不知道多少代的事了。
期间,也有有志之士,但看看周围大环境根本不敢有所动作,长叹。
要救国,民族意识就要觉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