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华夏的古代建筑要消失了

“三大爷,你这是选错了专业了,你应该去教建筑学,不应该教语文啊,就凭你对华夏传统建筑的了解,以后在建筑学上绝对有一番作为的。”

王洛开玩笑道。

“小洛,太夸张了,这就是我的一点私人小爱好一样,和钓鱼一样,纯属没事瞎胡扯,咱也就仅仅能教个小学语文课程了,建筑学那么高大的学问咱可不行。”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我感觉你以后还是要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咱们老祖宗的在建筑学方面绝对是西方的老祖宗,这是咱们祖先的文化和智慧,别的不说,就拿咱们目前的榫卯结构建筑来说,无论是在艺术性还是在抗震性等方面都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这都是好几千年的实践才达到了目前的水平,哪里是西方区区几百年的东西能比拟的。”

“嘿,王洛说的这话在理,我赞同,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木匠,对这方面了解还是有点的,现在的一些木匠打家具离开了钉子就不行,那是绝对不对的,一个好木匠是不用钉子的,全都凭自己手上的绝活,把木头给拼接起来才行,用钉子钉起来的家具在实用性方面绝对不能跟榫卯家具相提并论,对我来说,那就是垃圾。”

大姐夫王木匠这时候正好来给家里送做好的几个凳子,正好牵扯到了他的知识区,也插嘴进来说了起来,他平时不太爱说话,但说到木匠方面的知识,他就有发言权了。

“不错,大姐夫,我前几天闲着没事干的时候,曾经跟棒梗他们用过冰棒棍插起过类似的小玩具,假如咱们用类似的做一个抗震实验的话,不用太大的地震,6级就可以,一般的水泥房子是挺不过去的,但咱们华夏的建筑绝对能挺过超过8级的大地震,古代但凡用这种榫卯结构的建筑,除了人为跟火灾之类造成的,像地震之类的还真没有倒塌过的,可见其建筑强度有多么的强。”

“这么说来,咱们现在还依然存在的老式建筑的确强啊,不光是榫卯建筑类型,像咱们河北的赵州桥这一类型的建筑,这都多少年了,还依然坚挺着呢。”

易中海接上话语,也说出了答案。

于是大家从一个四合院的结构逐渐过渡到了讨论起了华夏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的不同来了,大家虽然不属于专业人员,但多少懂一点建筑的东西,越聊越投机,越聊越投机。

对于这一方面王洛这个从后世来的深有感触,后世咱们国家基建那是绝对的厉害,“基建狂魔”的外号那不是白来的,但一般都是遵照的西方式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各种大桥,这种类型的建筑建造方便,节约成本,但最多就用个几十年,能用到百年那就了不起了,真正的百年大桥少之又少,不是没有人想要重拾华夏的传统建造方式,而是考虑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没有传统建筑学这一类型,各个大学教的都是西方建筑学,华夏建筑学一般都是用在维护上面,也只有一些老人懂这些,年轻的已经不多了。

“话题扯远了,咱们在回归正题,继续咱们的四合院介绍啊。”

阎埠贵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本章完)

(/50393/50393363/1010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