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马拉松

新北马拉松,一年一度,但不算是马拉松这项运动的高级别赛事。

其实应该说是业余级别的比赛。

所以大众参与度还不错,大家也没什么成绩要求,大部分参赛者都是以“完赛”作为第一要务。

宣传全民运动的效果才是举办新北马拉松的主要目标。

往年基本也不怎么设置高额奖金,所以不咋吸引正经运动员。

甚至去年还要倒贴钱请点“名将”撑场子。

今年还好,易力集团不缺钱,虽然因为新北体育局的种种要求,没法设置高额奖金,但一路的配套是拉满了。

跑起来体验必然很好,所以吸引来了一些运动员,哪怕当一次训练也行。

至于业余参赛者,有些主打一个体验的,甚至可以参观景点的同时吃吃喝喝,慢悠悠晃个半马领个纪念章就溜,也是一件美事。

比赛时间是11月14日,也就是后天。

未来科技的办公室也基本等于是李颜现在的“家”了,经过他持续不断的微改造,这本就五脏俱全的办公室已经比大部分星级酒店还舒服了。

毕竟赚了钱,还是得让自己舒服舒服嘛。

李颜带着一身汗回到办公室,冲了个热水澡,天气正随着一场场小雨渐渐降温。

洗完澡坐在电脑前,李颜并没有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是琢磨着马拉松的事情。

这韦韵之也真是果断,14号的比赛,12号报名……

也不问问李颜跑不跑得了马拉松,直勾勾就报了。

算是一种信任吗?

不过跑不跑得了还真是一个问题,42公里不是闹着玩的。

对于没一口气跑过这么长路程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可以随便“认真”对待的数字。

去现场体验体验,一会儿跑一会儿走,然后累垮了就退赛这种操作,自然没问题。

但李颜是想着借此冲击“体力”提升的,自然得保持一定水平完赛。

担忧跑这42公里问题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马拉松赛事本身。

正常情况下马拉松并不允许未成年人参赛,像新北这种业余马拉松,倒是会放宽一点条件。

毕竟新北马拉松只对少数有能力的专业运动员以及优秀的业余运动员来说,是个马拉松比赛,对大部分参赛者而言,都只是个更正经的“欢乐跑”。

随时退赛的机制,半程给纪念章等操作都在说明它没有那么危险。

饶是如此,主办方也要求全程马拉松参赛选手要在二十周岁以上,半程马拉松选手要在十六周岁以上,并且签署各种协议,满足一定的健康要求、心理素质、训练基础才可以参赛。

李颜10年的农历生日是11月29日,不过身份证的10月24日已经过了,姑且算是15周岁。

韦韵之让李颜提交资料的时候就被卡了,但考虑到这是赞助方大老板女儿的要求,参赛者又是神一样的李颜,主办方暂时应允了,只是表示“届时会有一些限制,还请谅解”。

第一个限制很快就来了,在李颜意料之中:

他只能跑半程,并且中途有任何不适就会被强制退赛。

半程,21公里,也不容易。

好在系统对身体的提升是全范围的,有了“神经募集”之后,李颜已经能很高效地控制身体输出。

也算是从节能的方向变相提高了体力上限吧。

目前身体状态基本就是60%的进度,因为系统的百分比取决于“全人类”的实力——但偏偏又不是真按“人群中的百分之几”来,才30%就达到了全人类平均水平,所以李颜一直都不太好判断具体对应的实力层级。

各项技能由于稀缺性不同,所以按“全人类”作为取样池,也会导致进度代表的实力存在差异。

例如李颜能力刚突破30%的时候,受众比较广的运动、比较普及的学科,平均水平显然是相对较低的,李颜此时也就堪堪是个平均水准,谈不上多强大。

只是那会儿刚好处于幼年期,小学生水平本来就在多数技能的底端,拥有“平均值”在小学生群体里已经足够爆杀了。

算是吃了身份错位的红利。

而一些冷门的,参与度非常低,或者说准入门槛很高的领域,虽然只是“平均值”,但因为是精英群体的平均值,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会很狂暴。

例如经济学、社会学、舞台编导之类的。

李颜当时舞台编导才三十几分,用来应付一个文艺汇演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只是过了30%的平均水平之后,这种差异也随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小。

不管是受众广的还是准入门槛高的,反正到了山尖的那一小拨人,代表的都是高水平。

60%,以李颜本人的体验来说,应该可以模糊地归纳为“在相关群体中处于‘优秀’水平”。

具体点讲,运动这块基本就是一级运动员的水准。

实力水平受理解深度及相关技能加成影响,例如羽毛球在足够的身体条件支撑与超强反应力加持下,水平就比60%要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