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价值一千块

重回1984赶山狩猎 蜗猪 2449 字 6个月前

余秋堂沉默片刻,点点头。

他决定要这个车子。

虽然这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但有车子,会让很多事方便很多。

以后再报答她就好。

再说,吴美芬既然带他过来看车子,自然是希望他能接管车子,若就这样拒绝,也会让她心里不舒服。

她帮助自己这么多,就算这送车的动作有点超乎寻常,又隐含深意,他还是愿意接手。

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纯属因为那种莫名其妙的同是天涯沦落人。

“你答应要下就行,我帮你再试试,你要是有其他事就去忙,下午过来拿车。”

余秋堂忙道:“请人试车我来就行,总不能还……”

“请什么人,我给你试!“

好吧。

余秋堂离去时,看吴美芬一身工人劳保装的打扮出现在面前,顿时觉得这个女人,果真不是一般人。

既然这边不用买车子,余秋堂准备去老秦那转转。

最近建院子,房子,钱花的七七八八,该是好好筹划看病的事了。

房子搞定,有固定住的地方,算是解决后顾之忧。又到冬季,地里没什么庄稼需要收拾。

那接下来的时间,有大把的功夫去进山搞钱,搞很多钱。

若是运气好点,以五天一个周期,每次落到手里算大几百块,一个冬季下来,怎么都能搞个一两万块。

应该够看病花销。

当然,他能搞到东西是一回事,能不能销售出去,换钱回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老秦作为镇子上资历最老的野物商人,渠道自然很广,先问问有什么需求,有的放矢,往往收获更多。

可他来到野市,却罕见地没看到老秦,前前后后转了一圈,还是没看到人影。

这有点不符合常理。

这个点正是交易的高峰期,老秦若是在这里,肯定会两眼瞪得滚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对象。

“你问老秦啊,十三胡同那呢。”

询问旁边和老秦相熟的老头子,老头子语气有些嫉妒羡慕地回答。

细问之下,老头这才说出原委。

“说这个老秦,真是得了狗屎运,前几日,他从一个卖灰狗子的手里,竟然收到一袋子银元。”

“你说银元?!”余秋堂很吃惊,他立刻联想到什么。

“可不是嘛,就是银元,袁大头,好像好一堆呢,值钱的就不少。里面据说还有一枚值大钱的,他可宝贝了。”

接下来,那老头基本就是一些嫉妒的废话。

无非就是不该自己的财就不要发,不是自己钱不要拿之类的酸溜溜的话语。

反正很搞笑。

一个常年收售野物的,将杀生当作家常便饭的人,说起这种话,怎么都缺点信服力。

还真是应了后世那句话。

又怕兄弟苦,又怕……

余秋堂离开野市,直接朝西面走去。

所谓十三胡同,其实就是个很短的小过道,还是个半截路。

胡同里原来有两排桐树,后来逐渐被人砍伐,最后只剩下十三棵。

前些年乡镇上规划,不允许继续砍了,桐树也就渐渐得以安静成长,如今棵棵都长的很粗,树龄也四五十年了。

每年三四月份,到了桐树开花时,走在大路上,就仿佛看到里面树伞上吹起无数个蓝色小喇叭,非常漂亮。

所以这个胡同,慢慢就被人们称为十三胡同。

胡同最里面,原来有个药王庙,后来庙也被在特殊时期掀翻,只剩下空荡荡的地方,后来建筑得到修复,但却已不是庙。

变为一个照壁。

又因为常年失修,照壁上的图案和字迹也逐渐变得斑驳淋漓,看不出原本的样子。

但因为这些传统文化的孕育,这里便发展出一个新的作用,那就是古物交易。

或者说,稀奇古怪东西的交易。

说荣城这里有没有什么古文化底蕴,当然也有。

据说曾经有周文化的分支,曾经在这里发扬光大,留下很多遗迹和文化。

但实际上,周朝本来就充满传说感,即使曾经真发生过一些事,也不一定能遗留到现在。

真正值得买卖的,都是一些晚清和民国前后的东西。

余秋堂对这个行业不熟悉。

前世他甚至没有踏进过十三胡同,只是偶尔去大姨家时,会经过那个胡同口,看到一些人神神秘秘的,紧紧捂着口袋。

时常也能听到一些人哭天喊地的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