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之下,位于一线战壕的两个步兵连首先遭到摧毁式打击,不过30分钟的炮击,两个步兵连就少了一小半。
如果不是二线战壕的指挥官反应及时,迅速调集一个步兵连上阵地,搞不好就被混在靖安军中的一个日军步兵中队夺走一段战壕。
但那,也是一线战壕三个步兵连迫不得已全体上刺刀来了一次反冲锋才稳下局势的结果。
川军,被迫用上了他们最不擅长的战斗模式。
川军原本个头就不大,加之长途跋涉两千余里地才抵达战场,体能早已消耗殆尽,而他们的对手,不是人高马大的靖安军,就是腿短却营养充足身板结实的日军,拼刺的结果可想而见。
三个步兵连,在超过半个小时的火炮轰击中,不过战损一百,但在不足十分钟的白刃战中,却当场殉国近二百。
而进攻的三百余日军和靖安军损失甚至连中方的一半都没有。
不过,川人悍不畏死的血性支撑到了援军的抵达,日军和他们的狗眼见事不可为,才有序退去。
可这,才不过是下午四时。
日军的老套路,炮轰完了再进攻,攻不下继续再炮轰,进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整个下午,左翼阵地上合计战损60余人,阵地前留下了密密麻麻的五百余具敌军尸体。
可中央主阵地方面,却战损高达400余,但日军和靖安军留下的尸体却是寥寥可数。
那倒不是说没怎么毙杀敌军,而是负责攻击的日军都有足够强的火力掩护,川军却没有相应的重火力进行压制,导致他们撤退时可以从容的带走尸体和伤员。
仅有的四挺重机枪和六门迫击炮有两挺重机枪被摧毁,六门迫击炮也因为炮弹储量有限,除了万不得已时才会开炮支援。
这无疑是一个极为难熬的下午,可真正的考验或许不过是刚开始。
唐刀知道,日军下午进攻不利,到明天肯定会出动战机编队对界牌村各阵地进行轰炸。
以目前根据山势建立的战壕强度,没有任何位置可以挡住那些动辄数十磅甚至百磅以上的航弹轰炸。
想活,就不能懒。
在唐刀的建议下,虽然已经入夜,数千军人不能像千米之外虎视眈眈的敌军一样休息养精蓄锐等待明日再战,全军除留下必须的警戒士兵外,都投入深挖战壕的工事构筑中去。
当然了,在原有阵地上挖掘,没有钢筋混凝土,只有木头和沙包的工事建的再如何牢固在上百磅的航弹面前也没得什么鸟用。
唐刀的建议是未来冰原上五圣山大战的简易版搞法,没时间搞密密麻麻的坑道,那咱可以靠挖掘大量交通壕去山的背面吧!
遇到日军炮击,一线战壕和二线战壕都可以通过交通壕撤往山的另一面,等到日军步兵上来,再由交通壕进入阵地。
而且唐刀这种大量挖掘交通壕的做法并不仅仅只是方便士兵于山后和一线二线阵地间运动,更是用以给各步兵连指定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