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刘家庄的“打工妹”!!!

不像后世,有些人为了追求利益,不惜以次充好,弄虚作假。

而这年代的工人们,他们坚守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良心,用最朴实的方式,为人们带来了真正可靠的产品。

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让这个年代的产品成为了品质的象征,也让人们对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充满了敬意和怀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刘家庄食品厂的流水线上,那要求可是相当严格啊!

在这部分流水线中,对环境卫生的标准那是相当高。

为啥这么说呢?您想想,这环境卫生要是不达标,那生产出来的东西能让人放心吗?

所以啊,这儿的环境必须得保持得特别干净、整洁。

不仅如此,在这儿工作的人还得戴上医护专用帽子呢!

您可能会问了,为啥要戴这种帽子呢?

这是因为啊,这种帽子可以更好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头发不脱落,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

毕竟在这种对环境卫生要求极高的流水线上,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所以,工作人员们都得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来。

在刘家庄的打工人也有着别样的风采。

有句话说得好:“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在刘家庄的打工人们,那干活的劲头儿可是十足,拼命三郎似的,为了生活努力拼搏。

这年头,刘家庄各大企业的业务非常繁忙,工作可不轻松,但这些打工人从不喊累。

他们深知,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每天,他们早早地出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挥洒着汗水,付出着辛勤的劳动。

不过,他们也懂得生活的平衡之道。

工作之余,他们也会给自己找点乐子,放松一下身心。

吃吃喝喝,就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放松方式之一。

下班后,三五好友相聚,找个小馆子,点上几个小菜,再来上几瓶刘家庄产的啤酒。

“带劲!”那日子别提有多惬意了。

在饭桌上,大家分享着工作中的趣事,倾诉着生活中的烦恼,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在这吃喝中愈发深厚。

在刘家庄的各大厂里逢年过节都会组织游园会,这也是职工们和家属们业余最开心的集体活动。

各种棋类比赛,钓鱼,猜谜,套圈等,都是这时候的热门项目。

还有各种晚会文艺活动,都是厂里年轻人们自发组织的。

流行音乐开始进入生活,拥有一把吉他,是很时尚的事,也是无数小伙子心中的梦想,厂里的男青年自然也不例外。

在组织之外,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人是干“私活”的,除了爱学习的看看书,不爱学习的就睡觉。

勤快的女士会坐在荫凉里打毛衣,有些顾家的男工人会搜罗各种包装板儿,做个家具什么的……这不是揩油,是废物利用!

当然也有意趣高雅的,练练书法、写写诗歌,爱运动的打打篮球、打打太极拳……甚至组队去外面比赛。

至少那种氛围是积极向上的,以小当所在的自行车厂为例:还出过一个燕京市书协会员资格的书法家。

实际上这年头好多人都练字,而且水平都很棒。

当然了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工厂文艺宣传队的出现,是时代赋予的特殊产物。

特别在这年头,无论是农村还是工厂都非常重视文艺宣传。

每逢节假日和厂里的重大活动日,都会推出新节目。

宣传队的成员每个人都有特长,或唱或跳,或吹、拉、弹,甚至编导节目。

小当,就是刘家庄自行车厂文艺宣传队的一员,甜美的长相加上不俗的嗓音,让她在厂里名声大噪。

在刘家庄举行的各种庆典活动,也有着她们的身影。

…………

这一年马上又要过去了。

正式踏入了八十年代,人们的物质尚不充裕,街上的依旧汽车很少见,衣服是“的确良”,肉类还不能放开吃。

住的是自建民房,或单位分配的老式楼房,空间不大……

但是却承载着几代人的欢声笑语。

邻里间关系密切,时常串门聊天,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

这时的冰棍,是小朋友们的最爱。

白冰棍3分钱一根,豆沙冰糕4分一根,牛奶冰糕5分一根,最贵的是奶油雪糕,需要两毛!

这在当前,可是一笔“巨款”。

因为除了刘家庄,大多数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在30-50元之间。

虽然看起来不多,但这时的物价也不高。

大米1毛4一斤,牛肉8毛一斤……因此养几口人没问题。

这会儿去供销社买东西,不叫“买”,叫“打”,比如打酒、打香油、打芝麻酱、打煤油……

但凡是液体的,自带瓶子碗的,都叫打,还有买块布,叫扯块布。

供销社里酱油醋糖酒混合的味道,非常好闻,既温暖又烟火气十足!

这时候的散装酱油很香!做饭时烹锅放里一羹匙,满屋子香味。

由于没有防腐剂,打回来的酱油和醋,都要处理一下。

不然很快就会长毛,酱油瓶里加一点熟清油防腐,醋里放大蒜防腐。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253/3253996/11110657.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