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破例的条件

以前大家拍电影,说出去体面,收入也可观,还有地位。

可再过几年呢?

制片厂的同志们还是一个月拿着几十块钱的收入,他们还会静下心来拍电影吗?

我听说之前刘晓庆出去走穴被罚之后还是屡教不改,为什么?还不是走穴赚钱嘛!

我们国家现在还处在双轨制经济的节点上,但未来向市场经济的转向看起来恐怕是不可避免的。

到那个时候,电影行业如果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的话……”

陶玉书没有接着说下去,但不管是滕进贤还是丁达明都完全理解了她的意思。

沉默了片刻,滕进贤口中念着“竞争力”,然后问陶玉书。

“您觉得,现在最有效的提高我们国产影片竞争力的办法是什么?”

“提高制片厂的危机意识和经营理念。”

“具体的呢?”

陶玉书犹豫着说:“可以先尝试引进一批外国的优秀影片,有竞争才有动力。”

滕进贤的眉头再次不自觉的皱了起来,丁达明说道:“我们现在不是也在引进外国的批片嘛。”

“中影现阶段引进的很多电影都是多年前的作品了吧?

而且一些影片只作为参考电影引进,许多老百姓还看不到。

这些片子以买断的价格引进,固然是便宜,但不管是我们从业者还是老百姓,欣赏的都是国内几年前、甚至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电影。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指望我们的电影市场、从业者和观众能够与时俱进呢?”

丁达明觉得陶玉书这些话藏着小心思,毕竟她自己就在经营着一家电影公司。

陶玉书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大大方方的说道:

“就我本人来说,我是非常希望电影这个领域的限制能够开放。滕局长可能不知道,我们林氏影业现在……”

她将湾岛方面对林氏影业的封杀和限制讲述了一遍,然后说道:

“湾岛这些年来之所以敢对香江的Z派电影人如此肆意的打压,无非是仗着自身的市场优势。

内地的电影市场封闭,对于我们这些身在香江的电影人来说是最难受的。

我也明白我们的电影行业在政治上是有着特殊的地位的,只是……唉……”

陶玉书的唉声叹气并非完全作伪。

一边是完全封闭的市场,一边是低个头就能进入的市场,敌人很犀利,自己人又不给力。

在这个年代的香江当Z派电影人,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尽管都明白陶玉书的心理,可她的话说的也是事实,滕进贤和丁达明面对这种情况也难免尴尬。

“唉!玉书同志,让你们受委屈了,我们的工作做的确实不够。”

滕进贤的态度很好,但看起来并没有打算为在香江的Z派电影人出头撑腰的打算。

电影涉及到意识形态管控,他一个局长可不敢做出什么承诺和表态。

八十年代以来,资产阶级ZYH的风潮便一度在国内蔓延。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ZYH》,统一思想。

港台文化自然属于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也是要警惕的。

陶玉书不死心的说道:“滕局长,我有个建议,是否可以请你们考虑考虑?”

“请讲。如果是在我能力范围内的,我一定会尽量提供帮助。”

言下之意,过格的话就别说了。

“现在国家警惕资产阶级ZYH、警惕港台文化,我非常理解。

但我想,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这些自己人提供一些便利。

我们不敢要求那么多,只要每年给我们那么两三个电影分账名额就可以。”

在1993年前之前,国内引进的电影从来没有分账一说,都是走版权卖断的形式,均价一般在2万美元左右。

哪怕是银都机构与国内制片厂合作的那些电影,也顶多是分点中影支付给制片厂的买断费用。

听着陶玉书的要求,滕进贤陷入了沉默。

分账这件事倒是跟意识形态管控没什么关系,但问题的根本是在于电影局和中影要这么干了,必然要得罪全国的电影制片厂。

我们自己人还都只能享受买断呢,凭什么外面的片子进来就可以分账?

这天下最难堵的就是悠悠众口!

见滕进贤和丁达明一脸为难,陶玉书心中轻叹一声。

这种事果然不是她凭着一张嘴就可以轻易改变的。

“这件事……不太现实。”正当陶玉书灰心之时,滕进贤沉吟良久,终于开了口。

听到这话,陶玉书的心彻底落入了谷底。

“不过……”

陶玉书本来失望落下的眼神立刻抬起来,望向滕进贤。

“如果你们公司拍的影片能够获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我可以做主破例作为分账片引进。”

“滕局长,不知道您说的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是个什么标准?”

滕进贤的眼中闪过一丝怪异,“唔……能拿到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或者是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闻言,陶玉书刚刚提起来的心又沉下了下去,满脸苦笑。

可能是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于离谱,滕进贤也有些心虚,说道:“玉书同志,这种事国内确实没有先例。”

陶玉书并没有因为滕进贤提出的要求而感到气愤。

她明白站在滕进贤的角度,他必须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才能够打破电影行业的统购统销制度,破一次例。

向来理智的她只一眨眼的功夫便将那些灰心丧气的情绪收拾好,脸色从容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感谢滕局长您总算是给我们开了个口子。这个要求的难度确实大,不过也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尽量一试。”

滕进贤心知这种事的难度,虽然并不看好,但想到“求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万一真得奖了那也算是他的政绩。

而且,这次电影展林氏影业来参加确实也给电影局和中影撑住了场面。

他想了想,跟丁达明商量了一下,决定未来每年给林氏影业两部固定的进口片名额,同时在买断价格上给予一定的溢价。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陶玉书自然不会拒绝他的示好。

一番长谈后,陶玉书要请滕进贤和丁达明吃饭,被两人谢绝后,她独自离开了中影大楼。

到燕京的时候是九月份,电影展开完已经是十月份了。

燕京事了,陶玉书让余玉溪给她订了张回香江的机票。

次日一早,她来到首都机场候机,距离登机还有两个小时,她闲来无事走进了机场的新华书店。

“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