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混沌

命理寻踪 李锦坤 1148 字 9天前

先天五太:从虚无到宇宙的形成

根据《列子》和《周易乾凿度》等古籍记载,宇宙的生成经历了五个阶段:

1. 太易:最初的虚无状态,既没有形,也没有气,为一片寂然无物。

2. 太初:气开始出现,这是混沌初开的第一步。

3. 太始:气逐渐凝聚并形成具体的形。

4. 太素:形进一步凝结为质,气、形、质初具雏形。

5. 混沌(浑沦):气、形、质三者虽然共存,但尚未分离,浑然一体,象征着万物未开时的统一状态。

混沌被认为是“太极”的前身,而“太极”是一分为二的起点:清轻者上升为天,浊重者下沉为地。天地分离后,人与万物开始从中孕育而生。

混沌的神话与哲学解读

中国神话中的混沌

中国古代神话中最着名的混沌故事是盘古开天辟地。《三五历纪》中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后,天地开辟。”盘古的诞生和成长象征着混沌状态的破裂,阳清之气化为天,阴浊之气化为地,世界由此形成。

《庄子·应帝王篇》则以故事形式呈现混沌:“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与中央之帝浑沌相会。因浑沌无眼耳口鼻,倏与忽为其凿七窍,七日后浑沌死亡。”这则故事以寓言的方式说明了混沌的纯一性和原始状态,而七窍的开凿象征着秩序的建立,也导致了混沌的消亡。

古籍中的哲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