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杏答应下来就出去了。
看着春杏离去的背影,沈如云的思绪又飘回了前世。她曾经在做医疗器械项目时,亲眼见过太多产妇在分娩时的痛苦。正是那些经历,让她深深体会到了医疗设备的重要性。虽然现在的条件有限,但只要能稍微改善一点生产环境,也许就能挽救一条人命了。
她摇了摇头,让自己暂时摒除这些沉重的想法,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接生工具的设计必须严谨,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系到产妇的生命。她仔细回忆着前世见过的各种医疗器械,思考着如何用古代的工艺来实现类似的功能。
沈如云继续在纸上勾画,她画的都是一些基础的接生工具 - 产钳、剪子、缝合针等。虽然做不到现代那样精密,但有这些工具总比赤手空拳要好。
最关键的是消毒问题。
沈如云想起现代手术室里严格的消毒流程,不由得又叹了口气。没有紫外线消毒灯,没有高温消毒柜,甚至连最基础的医用酒精都没有,哎,真的好难。
她仔细思考了好一阵,终于想出了一些替代方案。白酒度数虽然不及医用酒精,但也有一定的消毒效果,药铺里的一些中药也有杀菌作用,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让产婆们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她在纸上写下了详细的消毒步骤,从工具的清洗到产婆的个人卫生,都一一列明。
古代没有消毒设备,但可以用酒精和煮沸的方法简单消毒。沈如云详细地写下了消毒的步骤和要点,还有如何处理伤口以防感染。
时间一点点过去,桌上的图纸和笔记越来越多。
春杏回来向沈如云汇报说已经找到了几个经验丰富的稳婆,但看到小姐专注工作的样子,便不忍心打扰。她轻手轻脚地给沈如云添了茶水,又为她掌上了灯。
沈如云几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改进的想法 - 如何改良产钳的角度才能更安全,如何设计缝合针的弧度才能减轻产妇的痛苦,甚至连包扎用的纱布该如何准备都一一记录下来。
沈如云完全沉浸在工作中,连天色渐暗都没注意到。直到眼睛酸涩得睁不开,她才趴在桌上休息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