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功了!”小王兴奋地喊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这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传递力量的工具”老李感慨地说,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现在,他们面临的下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将录制好的戏曲传递出去。他们深知,这将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挑战。日军的看守更加严密,想要突破层层封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
他们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分析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有人提议利用送饭的狱卒,看看能否说服他们帮忙传递;有人则考虑在下次放风时,寻找机会将录音设备交给外面的人。虽然这些计划都充满了风险,但他们愿意尝试,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将希望传递出去的唯一途径。
在等待合适时机的日子里,他们继续排练着戏曲。每一次排练都更加投入,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饱含着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祖国的热爱。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那一天,当他们的戏曲传遍大街小巷,无数的同胞被鼓舞,纷纷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最终将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
送饭的狱卒成了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这个狱卒看起来沉默寡言,每日只是机械地完成送饭任务,从不与囚犯过多交流。但白婉清他们没有放弃,决定先从建立信任开始。
一天,狱卒像往常一样来送饭。林诗瑶轻声说道:“大哥,多谢你每日送饭,我们在这里举目无亲,能有你照拂一二,真是感激。”狱卒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但很快又恢复了冷漠,只是默默放下饭菜便准备离开。
小王赶紧接着说:“大哥,我们都是苦命人,这乱世中大家都不容易。”狱卒脚步顿住,却没有回头,只是低声说道:“你们别跟我套近乎,我只是奉命行事。”尽管回应冷淡,但白婉清他们却看到了一丝希望。
此后的日子里,每次狱卒送饭,他们都会礼貌地打招呼,说一些无关紧要却温暖人心的话。渐渐地,狱卒的态度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再像最初那样冰冷生硬。
终于,在一个昏暗的傍晚,当狱卒再次送饭时,白婉清鼓起勇气说道:“大哥,我们知道你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如今国家遭难,我们都想为国家出份力。我们这里有一些东西,希望你能帮忙传递出去,这对我们很重要,对国家也很重要。”
狱卒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凝重,他环顾四周,确认没有日军士兵后,压低声音说道:“你们别为难我,这要是被发现,我全家都得遭殃。”白婉清看着他眼睛,真诚地说:“大哥,我们不会让你白白冒险的。我们做的都是为了赶走侵略者,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你要是能帮我们,那就是大英雄。”
狱卒沉默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说道:“我可以考虑,但你们得给我点时间,我要想想办法,也得确保不会连累家人。”白婉清他们心中大喜,连声道谢。
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放弃放风时传递录音设备的计划。每次放风,他们都格外留意周围的情况。监狱的院子不大,四周高墙耸立,墙上布满了带刺的铁丝网,日军士兵在塔楼上严密监视着每一个角落。
小主,
放风时,囚犯们被允许在院子里活动片刻。白婉清他们假装在院子里散步,眼睛却不停地寻找着机会。有一次,他们看到围墙外有个卖杂货的小贩,看起来像是普通百姓。
小王装作不经意地靠近围墙,试图引起小贩的注意。他用眼神示意小贩,可小贩似乎没有领会他的意思。小王心急如焚,趁着日军士兵转身的间隙,小声说道:“老乡,帮帮忙。”小贩微微一怔,眼中露出疑惑。
就在这时,一名日军士兵发现小王靠近围墙,大声呵斥道:“干什么呢!离墙远点!”小王心中一惊,连忙转身,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开。这次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气馁。
回到牢房后,他们又开始仔细谋划下一次放风的行动。他们详细讨论着每一个细节,从如何吸引外面人的注意,到怎样巧妙地传递录音设备,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
日子在煎熬与期盼中悄然流逝,每一分每一秒对于白婉清和她的同伴们来说,都承载着厚重的意义。他们在牢房中持续排练,戏曲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唱词,都像是他们向侵略者发出的无声宣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狱卒的争取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那位狱卒在经过内心激烈的挣扎后,终于决定帮助他们。一天,他趁着送饭的机会,偷偷将一张纸条塞给了白婉清。白婉清小心翼翼地展开纸条,上面写着:“三天后,我有办法,准备好。”看到这几个字,白婉清的手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她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同伴们,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喜悦,同时也更加紧张地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