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治疗:认知重构
一周后,张爷爷再次来到诊所。这一次,他的神情比上次稍微放松了一些。我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
“张爷爷,上次我们谈到了您的孤独感。您能具体描述一下,这种孤独感在什么时候最强烈吗?”我问道。
他想了想:“每天早上醒来,看到空荡荡的房间,我就觉得特别难受。还有晚上,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总觉得饭菜都没味道。”
我点点头:“这些情境确实容易引发负面情绪。不过,您有没有想过,这些情绪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不合理的认知?”
他疑惑地看着我:“不合理的认知?”
“是的,”我解释道,“比如,您可能会认为‘我一个人吃饭,所以生活没有意义’。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认知扭曲。我们可以尝试用更积极的方式来看待这些情境。”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我该怎么做?”
我拿出一张纸,画了一个表格:“我们可以做一个练习。每当您感到孤独时,记录下当时的想法,然后尝试用更积极的方式重新解读它。比如,‘我一个人吃饭,但这也意味着我有时间享受美食’。”
他接过表格,认真地看了看:“我试试。”
---
第三次治疗:社交重建
两周后,张爷爷再次来到诊所。这一次,他的脸上多了一丝笑容。
“医生,我按照您说的做了那个表格,”他兴奋地说道,“我发现,当我用积极的方式看待事情时,心情确实好多了。”
我微笑着点头:“太好了!这说明您的认知重构已经开始起作用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尝试重建您的社交圈。”
他有些犹豫:“可是……我已经很久没和人打交道了,不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