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尔拿起酒瓶,看了几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波兰?”
惊奇的问道。
德国人的文化素质确实高,学校一般会教授几种语言,有些小语种也有,带路党始终存在。
存在即合理,有土壤的原因,有成长的原因,还有其他。
“霍夫曼,您的招待让人印象深刻。”
“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让我们满饮一杯。”
几个人站起来,举着酒杯。
“为了帝国!”
“为了帝国 !”
用中国人的话说,宾客尽欢,交流的氛围是愉悦的,是坦诚的,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一致认为,以后的战斗中,必须要相互扶持。
战争初期,物资供应还算充沛,大量的战争准备,物质的匮乏,糟糕的后勤,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
每个国家采取的策略半斤和八两,但凡希嗨善待乌克兰,提高仆从军的地位,不让欧洲粮仓饿死人,免费的劳动力还是很多的,或许能坚持更久。
觉醒民族主义的乌克兰,初期可是把德军当做解放者。
英法希望帝国打苏俄,苏俄盼望帝国打英法,谁都没有做好战争动员的准备。
而悲催的是帝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历史只不过是重演。
霍夫曼看着施耐德收拾宴席餐具,默默的思索着。
会不会是参加过一战的希嗨,认为东线会像上一次一样轻松取得胜利,却忘记了培植的弗拉基米尔才是获胜的关键。
想想也是,一个下士,怎么会接触到当初的政治利益交换?
东西两线作战,这一次东线硬扛住进攻,又是一次不幸。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还得是中国老祖宗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