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世民的回答,嬴政对即将发生在明朝的深刻变化更加确信了。
朱元璋笑道:“帝师,咱有件事想请教你……”
张北玄立刻恭敬回问:“老朱啊请说。”
“国库枯竭,资金缺口严重。依帝师的看法,应该怎样处理这一困境?”
朱元璋问道。
他的目标是要快速充实大明财富,然而这绝非易事,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极其复杂。
听后,张北玄报以理解的微笑,“老朱,你还真是英明之主,而这正好也是我要建议解决的第二个要点——优化国库管理制度!”
“帝师,你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如果能得到你的帮助,咱大明朝肯定可以更快地发展。”朱元璋王试探地说着。
“还请帝师施以援手!”
张北玄礼貌但坚定地表示:“老朱啊过誉了,实际上我并不适宜介入世俗之事。但我愿意提供我的见解作为辅助。”
面对张北玄的态度,朱元璋脸色稍微变了变,“帝师,唯有你能让咱实现这场改变。无人可以替代啊。”
张北玄则自谦地回应:“惭愧,不过是我尽力而为之。”
看到这里,朱元璋意识到之前误会了张北玄,并相信这位高人仍旧会参与进来的。
他笑了,“帝师,咱想不仅要确保我们大明的安宁稳定,更要让每个人都过上无忧无虑、丰衣足食的生活。”
此言让张北玄有些吃惊。
即便是在科技更先进的未来社会,全民小康也是一个相当艰巨的目标;
而在这样一个生产率低下,且官场风气不佳的时代里,达成这样的愿景更是难上加难。
注意到对方的表情,朱元璋接着补充:“咱不是凭空臆断,而是真诚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温暖富足的日子。”
对此,张北玄平和地回答:“此事虽非一日可成,但也无需过多担忧。只需遵循轻重缓急原则一步步实施即可获得成效。”
他引用了一句古话:“治理大国就如同烹小鱼一般,表面看似繁琐实则按步骤执行便可得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自己不懂就学,何必过于焦虑?
毕竟,从一介目不识丁的僧侣成长为开国君主,朱元璋经历过了多少风雨洗礼;
尤其是在早期割据时期,就已积累起丰富的地方管理知识。
因此,在许多层面上讲,他对统治的理解远超一般朝臣。
“老朱啊,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吧,过多泄露天机对我也不利。”说完这话,张北玄微鞠一躬,嘴角挂着温和的笑容离开了现场。
“哼,这是跟咱打太极拳呐。”瞬间领会到意图后,朱元璋草草地结束了讨论会议。
文武百官仿佛得到了解脱般各自散去。
走在路上,徐达遭遇了同僚的询问:“徐大人,今日你有没有察觉到那帝师似乎对我们存有什么不满情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