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
“主公,探子来报曹操趁袁谭出征时袭击青州,袁绍并未撤回青州,现在暂无消息。”田丰拱手赵云说道。
赵云没想到这曹操可不是一般的黑,前脚刚帮袁绍对抗自己,发现情况不对,后脚就讲就将袁绍的后路断了。
不过袁绍居然没有撤回青州,看来有可能逃到淮南去了袁术那里了。“如今天下诸侯各怀鬼心,曹操目标可并不不止青州。吾料定玄德的徐州,也在那曹操的谋划之中。”
“主公,袁绍兵败后,沮授并未跟着撤离,如今正在邺城老家。沮授此人少有大志,多权略才能出众,智计百出。主公何不亲自拜访,请其出仕相助。”田丰对赵云拱手道。
赵云听了田丰之言,微微点头。“先生所言甚是,沮授确为大才,若能得他相助,实乃幸事。云这就即刻前往拜会。”
赵云带着郭嘉,田丰以及典韦来到沮授住处。只见沮授虽身处陋室,却仍透着不凡气度。
赵云恭敬行礼,表明来意。沮授抬头看了看赵云,缓缓说道:“赵将军威名远扬,然我沮授深受袁家之恩,虽袁绍兵败,但此时转投他人,恐落不义之名。”
田丰闻言笑道:“先生忠义令人敬佩。但天下大乱,百姓受苦,正需贤能之士拯救苍生。袁绍不听先生良计,又多失民心,如今已失大势,先生之才不应就此埋没。我主赵云心怀大义,以兴复汉室和天下百姓为己任,若先生出山,必能一展抱负。”
沮授暗暗点了点头,随后又要摇摇头道:“在下已无意天下纷争,还请将军将军,请回吧。”
郭嘉见状,上前一步。“沮先生,君之才华举世皆知,昔日文王访姜子牙于渭水,,皆成千古美谈。今我家主公赵云,亦是求贤若渴之人,其仁德堪比文王,先生虽念旧恩,但袁家气数已尽,此乃天意。先生若辅佐主公,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使万民安乐。且如今天下大势趋势,先生并非不知,何不与我主携手平定这个纷争的天下?”
沮授听闻此言,面露犹豫之色。赵云再次躬身行礼,诚恳说道:“先生,云深知此举为难先生,但云真心希望先生能够出山,共图大业。若先生担心背负骂名,云愿等待先生三年,待先生处理完与袁家之事,再行出山相助,期间绝不相逼。”
沮授听到这里,心中大为触动。沉思良久后,终于站起身来,对着赵云深深一揖。“将军如此诚意,授岂敢再拒。愿随将军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赵云大喜,众人相视一笑,遂迎沮授而归。
“冀州一战,乌桓能深入我大汉之地,可见边关防御之薄弱,如今河北战事暂定,云欲想后方长期稳固,诸位有何看法?”
郭嘉率先开口:“主公,乌桓之所以能长驱直入,一来是我军当时忙于冀州之战,二来乌桓骑兵向来剽悍。若要巩固边防,当务之急是组建一支足以与之抗衡的骑兵队伍。”
田丰捋须点头:“奉孝所言极是。同时我们可派遣善战之将驻守边疆,设置多重防线。”
“若要说与北方异族对战,非公孙将军不可,公孙将军长期与异族对抗,深知异族的战法,可领其组织讨伐乌桓。”沮授站出来说道。
“先生所言极是,那便传令公孙瓒,北征乌桓,张岱,韩吉同步一同集结兵马相协助,吾要让北方异族知道,大汉之地并非他等的后花园。”赵云目光坚定的说道
赵云又看向郭嘉:“奉孝,你足智多谋,本将军想让你挑选一些机灵之人,混入乌桓内部,探查军情,以便日后应对。”
“主公放心,嘉必不负所托。”郭嘉自信满满。
赵云站起身子,望向北方:“如今我等齐心,定要保这一方水土安宁,早日实现兴复汉室,造福百姓之宏愿。”众人齐声应和,气氛激昂。
几日后,公孙瓒率领大军北上。他不愧是久经沙场之人,行军布阵井井有条。而郭嘉所选之人,也悄悄潜入乌桓境内。
赵云则在邺城积极筹备粮草物资,支援前方战事。一日,探马来报,公孙瓒的先锋部队与一小股乌桓骑兵相遇,轻松将其击败。
然而,乌桓王蹋顿得知汉军来伐,迅速召集各部族,准备倾巢而出迎战汉军。公孙瓒这边压力大增,但他毫不畏惧,依据以往经验扎营布防。
“乌桓王,三番四次南下如今倾巢而出,公孙瓒压力巨大。何人愿意出兵,前去协助公孙瓒?”
“末将愿往!”赵云定眼一看,原来是夏侯博。“博南少与异族对战,前往需多听公孙瓒之言。另外高览与管亥一同前往,尽快解决北方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