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逸,你有什么问题吗?”李太傅微笑着问道。
小南逸站起身来,眨着明亮的大眼睛说:“太傅爷爷,李白为什么要低头思故乡呢?他的故乡在哪里呀?”
这个问题一出,其他皇子和宗室子弟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觉得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却从未想过这些问题。
李太傅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耐心地解释道:“李白的故乡在遥远的蜀地,他常年在外游历,看到这皎洁的月光,便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所以他才会举头望着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小南逸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那我以后也要像李白一样,多读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我不会忘记自己的家。”
他的话,引得太傅和其他学生们一阵称赞。这时,窗外的阳光愈发灿烂,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小南逸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映衬着他充满求知欲的脸庞。
接下来。
李太傅身着一袭黑色长袍,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慈爱与期待。
他手中捧着一本古朴的《三字经》,缓缓站起身来,身姿挺拔,神情庄重。
清了清嗓子后,他用那富有磁性且字正腔圆的声音,开始教读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饱满的珍珠,从他口中缓缓吐出,音韵悠扬,回荡在整个书房。
小南逸端坐在书桌前,小小的身子挺得笔直,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
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犹如两颗黑宝石,紧紧地盯着太傅手中的书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