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康熙帝那种既过度宠溺又严加管束并存的特殊氛围当中成长起来的胤礽,极度欠缺对于自我言行举止的有效制衡和约束能力,丝毫不懂如何去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日常行事之时往往只会一味地按照个人主观意愿来肆意而为。
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莫过于某次跟随康熙帝南巡途中,胤礽竟然毫无顾忌地大肆索要钱财宝物,对于沿途各地官员们进献上来的各种供奉更是来者不拒、毫无节制可言,压根儿未曾考虑过这般行径将会给当地百姓民生以及地方财政经济状况带来多么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胤礽自幼便生活在康熙帝的严密监控之下,这种如影随形的监视使得他内心深处极度缺乏安全感。
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康熙关注的焦点,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严厉的责备甚至惩罚。
因此,胤礽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自己的言行是否能够符合康熙那近乎苛刻的标准和期望,沉重的心理压力犹如一座大山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而康熙对待胤礽的态度又常常变幻无常,时而慈爱有加,时而冷若冰霜。或许只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能引发康熙情绪的波动,从而导致他对胤礽的看法瞬间改变。
这样反复无常的待遇令胤礽的内心始终充斥着难以言喻的不安定感,久而久之,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敏感且脆弱起来。
每当遭受挫折或者遭到康熙的斥责之时,胤礽往往无法以坚强的心态去应对。他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痛苦地思索着自己究竟哪里做得不够好,为何总是得不到父亲的肯定。
例如,当康熙针对他所做出的某项决策发表批评意见时,胤礽并非能够坦然地接受并积极思考如何加以改进完善,相反,他只会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沮丧,认为自己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化为了泡影,完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求存,胤礽不得不学会戴上一副虚假的面具来保护自己。为了能在康熙面前保持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并赢得他的欢心与认可,胤礽开始刻意地隐藏起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在康熙跟前,他总是表现出一副恭顺有礼、勤奋好学的模样,试图以此取悦于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然而,背地里的胤礽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不当行为。
对于康熙的谆谆教诲,他虽然表面上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频频点头称是,但实际上却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将那些金玉良言真正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例如,康熙教导他要节俭,他在康熙面前会刻意表现出节俭的样子,但背后依旧过着奢华的生活。
在康熙的控制下,胤礽身处复杂的宫廷斗争和权力旋涡中心。为了维护自己的太子地位,他不得不学会算计和争斗,这使得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冷酷无情。
他对周围的人缺乏真诚的情感,将他人都视为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为了巩固权力,他不惜打压其他皇子,对一些曾经支持他的大臣也能随意舍弃。
而随着年龄增长,胤礽对康熙的控制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长期的压抑让他渴望摆脱束缚,于是开始做出一些违背康熙意愿的行为。
他不再甘心完全按照康熙的规划行事,试图展现自己的独立性。例如,在用人和决策方面,他故意与康熙的意见相悖,以这种叛逆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权力和空间。因为他想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