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非典来了

几个要好的同学围坐在一起,小声地讨论着非典的最新消息,有人说看到网上报道某个城市的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大家听后不禁面露忧色,默默为远方的人们祈祷。

有同学带来了最新的非典新闻,小声地分享:某个大城市的医院人满为患,物资紧缺,大家听了,脸上满是担忧,又忍不住多讨论几句,试图从只言片语中拼凑出外面世界的全貌。

有人神秘兮兮地分享从家里听闻的小道消息,说隔壁市已经有人因为非典去世,说得有鼻子有眼,听得大家心里发怵。

学校的食堂也有了大变化。就餐时间,同学们不再像往常一样结伴而行、有说有笑,而是分批进入,间隔就座。

打饭窗口前,师傅们戴着口罩和手套,动作麻利地盛饭打菜,窗口上还贴着“请保持距离,注意卫生”的提示语。饭菜的种类比平时少了一些,但大家也都没有怨言,匆匆吃完,便迅速离开食堂,回教室继续学习或休息。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会再次强调防疫要点,还会细心地检查教室的门窗是否关好,确保消毒工作到位。

同学们背着书包,排着整齐的队伍离校,彼此间保持着距离,回头望去,夕阳的余晖洒在空荡荡的校园操场上,整个学校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只有那消毒水味依旧在空气中弥漫。

夕阳的余晖无力地洒在回家的路上,蓝雁行怀揣着一整天在学校积攒的疲惫与对疫情的惶恐,匆匆往家赶。

刚踏入楼道,一股浓烈刺鼻的消毒水味便扑面而来,呛得他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抬眼望去,邻居阿姨正戴着口罩,身着一件旧围裙,一手拎着沉甸甸的喷壶,一手紧握着喷头,神情专注而严肃,沿着楼梯台阶,一级一级地仔细喷洒。

消毒水所到之处,形成一片细密的水雾,在黯淡的灯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一道抵御病毒的屏障。

楼梯间往日光洁的墙壁如今已被各式各样的防疫宣传单占满,花花绿绿的纸张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少聚集”。

偶尔有邻居进出,原本熟络的寒暄、关切的问候,此刻都化作了略带疏离的点头示意,大家眼神交汇的瞬间,能捕捉到彼此眼中同样的忧虑与谨慎。

蓝雁行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家门口,还没敲门,母亲就已闻声打开了门,像是一直在门后守望着他归来。

“快进来,别在外面站着。”母亲的声音透着些许急切。走进屋内,熟悉的温暖与安心扑面而来,母亲赶忙拉着他走向洗手池,那里早已准备好了一盆艾叶煮的水,袅袅热气升腾而起,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草药清香。

“用这个洗手洗脸,能杀菌消毒,别不当回事儿。”母亲边说边帮他挽起袖子,蓝雁行顺从地将手伸进水里,温热的触感瞬间传遍全身,驱散了些许在外的寒意,也让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些。

没过多久,父亲下班回来了,脸上带着工作一天的倦容,手里还提着一个塑料袋。

“单位发的口罩和板蓝根,都收好了,这段时间得格外小心。”父亲边说边把东西递给母亲,声音低沉而沙哑。

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新闻里正在播报非典疫情的最新进展,屏幕上那不断跳动、攀升的感染数字,红得刺目,仿佛一个个狰狞的怪兽,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健康与安宁。

每更新一次数据,大家的心就跟着揪紧一分,父亲沉重地叹了口气,母亲则紧紧握住蓝雁行的手,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盯着屏幕,心情沉重得像压了块大石头,仿佛被阴霾笼罩的天空,看不到一丝曙光,满心忧虑着未知的明天,却又只能在这小小的家中,彼此依靠,抱团取暖,等待着疫情过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