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后,王燕把自己高中全部的书和试卷都当废品卖了,这些书籍和卷子加起来有几十斤重,上面的每个字王燕曾经都很熟悉。
两周后,考试成绩出来了。
王燕根据自己的考号和个人信息,打电话查询到了自己的分数——656分,山东当年高考用的标准分,这个成绩能上本科线,她已经很满意了,考不上清华和北大对她来说并没有太大关系,毕竟能考上清华和北大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她查成绩的时候,用家里的电话查的,那年家里已经安装了座机电话,对外联系就方便了很多。
要说,她要感激高考扩招的政策。
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开始了第一次扩招,到2002年,全国高校已经是第4次大规模扩招了,要感谢这样好的政策,否则,在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能从千军万马中挤上独木桥谈何容易?
更何况,王燕还是个出生于社会最基层的农村女孩?
每年的高考,只有极少数幸运的学生能进入到那些顶尖的大学,数量庞大的学生则走进了普通的大学里。
这些普通的大学生,能考入大学全家和他们自己也已经是倾尽所有了。
像王燕一样的这些年轻人,他们的大学虽然不起眼,但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很可能是全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是村里所有人中学问最高的,是所有人的希望。
他们走出了农村后,对于能够改变他们人生道路的高考充满了感激,因为除了高考,他们很难有其他的办法了。
他们经过12年日复一日的课堂学习,历经千百次的考试历练,完全靠高考这一条羊肠小道艰难的异军突围,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了大学校园里。
毫无悬念的,王燕随后被北京的一所二本学校录取了!
当夹带着录取通知书的EMS送到王燕手中的时候,她感慨万千:“这么多年的拼搏可算是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那个录取通知书在她看来,就是无价之宝,放在那里,都在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