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正式授职,便可以参加科举。
宁珩在数月前,参加了童试,考官点为案首。今年是科举之年,八月有秋闱乡试,明年二月春闱会试。
如今京城里聚着不少准备参加乡试的书生。
楼下大堂就有数位秀才,纷纷和宁珩打招呼问好。
董维见他颇得人心的样子,皱眉问道,“他中了秀才?”
“是,他童试点了案首,一堆想要巴结宁家的读书人都在吹捧他……害,谁不知道考官因为他是太后的兄长,才给他这个成绩。不然凭他能考上?”
“他乡试必定落榜。乡试的考官,可是重臣担任,宁家顶多能买通一个州府官,但朝堂上还不是宁家一手遮天。”
科举是糊名制,照理说考官不会知道哪张是考生的试卷。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以前就有考生在考卷的文章中写某几个字,作为暗号。
所以,对于宁婉音兄长能考上秀才,还点为童试案首,不少人都觉得,是宁家暗中出了力。
他要真有这本事,怎么先帝时他不参加科举?
如今他妹妹执掌大权,他倒是冒出来了。